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中故人是指 故人入我梦( 二 )


杜甫做这个梦的时间,比《天末怀李白》要早,他也在秦州,因为僻远,消息阻隔,当时还不知道李白在半年前已经遇赦 。也许是心灵感应,就像他在诗中写:“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李白知道他一直在忧虑自己,所以特来梦中告知 。果然没几天,杜甫就听到放还的消息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谁都会被这样的诗句击中,因为它说出了普世的真理 。死别,无论什么声音,华彩的,凄厉的,全都嘎然而止,只剩下沉默,永久的沉默 。生别,也许还不死心,还抱有相见或重来的希望,天时人事却日渐渺茫,希望之虚妄如同绝望,而毕竟人还活着,所以绝望之虚妄又如希望,如此纠结,怎能不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李白被流放夜郎,即今贵州省桐梓县境内,当时所有人听到“夜郎”这个词,已如同李白即将赴死,仿佛他已经提前从世上被抹去 。南方山林湿热蒸郁之气,就是瘴气,瘴气致人生病,就叫“瘴疬” 。汉代贾谊为长沙王太傅,有鵩飞入房舍,这种鸟很像猫头鹰,让他感到很不祥 。贾谊于是做《鵩鸟赋》,开头叙其心迹:“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 。古代凡谪居南方的北方人,对瘴气都很畏惧,因此更加深了流放的悲剧心理 。
李白长流夜郎,已经快一年,不知是死是生?逐客无消息,没有消息有时就是消息,在担忧的人看来,更像是沉沉的坏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这两句多么善解人意,不说我梦见你,却说是你主动来梦里慰我相忆 。诗至此都是叙写梦前,下面入梦 。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梦中相见犹惊,恐非平生魂,杜甫怀疑李白已死,不然道路险远,何以得来?魂来魂返,枫林关塞,一青一黑,阴森森的荒野,不像在人间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梦中不知是梦,乃自惊疑,问李白没有羽翼,何以脱出罗网?
未及答,梦醒 。天还没亮,屋梁上满是月光,似乎还看得见李白在那片光里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实际还是在写梦,梦尚未走远,在落月的映照中依稀流连 。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说若是细细体会,此二句比丹青画像更能传李白英爽之神,百世之下,想见其风采 。
这两句并非空泛的浪漫,相反,是比现实更底蕴的真实 。相信但凡做过类似的梦,乍醒都有同样的体验,醒是醒了,感觉那个你还在梦中,梦也没有立刻幻灭,而是渐稀渐薄,没入月光中,遁至窗帘后,附在墙壁上 。有时梦会被鸟鸣啄走,有的则会留下,一直在那里,只是不被看见,只要你回想,即刻就能被召唤出来 。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杜甫深知李白处境险恶,恐怕他遭遇不测,此时虽是醒后,也仍是对“犹疑照颜色”的李白之魂谆谆告诫 。
这首诗写的是怀李白吗?是忆李白吗?怀和忆都是醒时的意识活动,诗里写的分明是梦,所以叫《梦李白》 。你也许会说做梦是因为日有所思,但其实梦比我们了解的远为神秘,基本仍属于一片未知的领域 。庄周梦蝶,虚幻早已不是问题,真也是幻,幻也是真 。这样的梦境,正如明代钟惺、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幻” 。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中故人是指  故人入我梦

文章插图
清 苏六朋《太白醉酒图》
03
月光似水忆起你
/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唐)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
/ /
诗题虽曰“同从弟南斋玩月”,诗却不关从弟什么事,“玩月”是关键词 。什么是玩月?若不求甚解,可会意为赏月 。“赏”本身就带有玩的意思,但我们应知,完全相同的一个意思,祖先绝不会造出两个词,对于相近的意思,既造出两个词,它们的意思肯定有所差异 。“玩”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玩,比如小孩子一起玩,以前不叫“玩”,现在很多方言里也不叫“玩”,叫“耍” 。“玩”的本义在《说文》中释为“弄也”,从玉,以手弄之的意思,后引申为玩赏、玩耍、戏弄、玩味等义项 。这里的玩月,比赏月更多了揣摩的味道 。
一阵风,一个梦,一天好月,都好像冥冥中的信使,让我们不期而遇 。也许是月色,也许是寂寞,也许我忆你,是因为感觉你在忆我 。谁知道月是什么,风是什么,谁知道你我又是什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