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三、中国指南的观点
中国指南认为,美国APC过分地看重不良反应,而没有看到好处 。从UKPDS这个临床试验来看,强化降糖是有大血管获益的 。而其他三个研究之所以没有大血管获益,是因为两者研究对象不一样 。UKPDS的研究对象是刚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而另外3个研究则是糖尿病多年,其中一部分研究对象已经有大血管病变 。研究对象不一样,导致结果也不一样 。两者结果不一样,说明已经在诊断糖尿病的初期就应该严格的控制血糖,这样就会有微血管和大血管的获益 。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人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国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是有所区分的,大多数人控制在7.0%以下,有些年轻的、糖尿病时间短的,控制在6.5%以下 。年纪大的,糖尿病时间长的,有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在8.0%以下 。

文章插图
陈大夫的一些观点我本人自然是赞同我国糖尿病指南的观点的 。事实上,美国APC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我前面提到过,在美国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赞同 。美国糖尿病学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都是倾向于控制在7.0%以下,甚至更严格控制在6.5%以下 。
美国APC指南说得太笼统了 。非孕期糖尿病患者控制在7.0%-8.0%之间 。难道刚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20年的人能一样吗?很显然是不一样的 。糖尿病病程长,意味着年纪大,并发症可能更大,血糖也更难控制 。而年纪轻的,糖尿病时间短的就不一样了,并发症少,年轻、血糖更好控制 。
而糖尿病患者中,年纪相对较轻的,身体相对健康的比例更大 。比如美国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小于65岁,而且身体相对健康的占60%;而年龄大于65岁的糖尿病患者中,身体相对健康的超过一半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少于65岁的占54.4%,病程小于10年的比例达66%,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占14.6%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中,身体很差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还是占少数 。而糖化血红蛋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控制在多少更加科学 。

文章插图
总结:从以上研究也能看出,糖尿病的早期严格控制好血糖很重要,不但有微血管的获益,还有大血管的获益,甚至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而糖尿病病程长了,好处就少了,而且不能控制得太严格,因为不良反应也更多 。#心血管科普排位赛#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大夫,对我的文章满意的,请给我点赞和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更大的动力 。
推荐阅读
- 闰土和猹是什么梗 猹是什么梗
- 新安江的下游是什么江 新安江的下游资料
- 愚人节是什么时候用英语怎么说 愚人节是什么时候
- 炒股10倍杠杆软件 股票杠杆是什么意思啊
- 梦见自己家老房子着火了是什么意思 梦见自己家老房子着火
- 牡丹花叶子发黄怎么办呢?牡丹花叶子发黄解决办法是什么?
- iptv是什么意思
- 爬泰山的四个忌讳,爬泰山的四个忌讳是什么?
- 樟脑丸可以驱蚊子吗,家里有黑色,像小瓜子一样的虫子,后背黑色,肚子应该是白色。是什么小虫,怎么根除,家里还有味道?
- 马云达摩院芯片研制成功了吗 阿里达摩院是什么水平 5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