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农历十月十日是什么星座 十月十日是什么星座( 五 )


分野学说产生后,除主要用于星占之外,其所传达的天地对应思想还进入了中国古代的地理学范畴,成为人们认识地理的重要内容 。西汉成帝时,刘向记述汉朝疆域内各地“域分”的人文地理状况,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国分野区域分别进行介绍,此篇文献今见于《汉书·地理志》,这是天文分野与传统地理学的初次结合 。
不过,刘向“域分”的分野体系只涉及较大范围的地理区域划分,尚未深入到在此之下的郡国层级 。至西晋陈卓厘定二十八宿分野说,进一步将天文分野体系加以细密化,使分野区域细分到了郡、国一级政区,各郡国均有专属的星宿度数与之相配,而且这一新的分野变化很快便在西晋地理总志如挚虞《畿服经》的编纂中得到体现 。然西晋以后,地理文献记述天文分野还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至唐宋时期,天文分野说才逐渐完全进入了地理志书的编纂体系之中 。无论是全国性的地理总志,还是郡邑方志,常能看到分野的内容 。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部舆地书是南宋宝庆三年(1227)王象之撰成的《舆地纪胜》,该书全面记述宋代各府、州、军、监的分野情况,并且还仔细搜集了相关文献资料,对各地分野加以考订 。譬如讲到两浙东路绍兴府,正文称其为“粤地,星纪之次,牵牛、婺女之分野”,其下还有一条小注详述作者的判断依据 。至此,天文分野说完全融入了传统地理学,成为地理纂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宋代以后,地理志书记载各地之分野成了一种经典体例,广泛通行,在讲述某地沿革之前,都会首先指明该地属天文“某某之分野”,有的还专立一门目,引经据典加以阐说 。

2002年农历十月十日是什么星座  十月十日是什么星座

文章插图
由于天文分野讲究天星与地域之间的对应,这种观念广泛流传之后,人们逐渐将这种对应关系经典化和固定化,甚至认为可以依靠天文分野来辨识地理方位 。如十六国时期,就有人曾说“王者则天建国,辩方正位” 。自宋代以后,尽管分野学说原本用于星象占测的政治功能逐渐弱化,但明清时期众多地理文献仍然不厌其烦地记述各地之分野,其主要目的已非“占天时”,而是侧重于“志分野以辨方位”,即通过天文分野来判定某一地点的空间位置,如民国《芮城县志·星野志》讲到旧时“疆土最重方位,星野即所以定地方之位置”,这有些类似于现代经纬度坐标的意义 。清初学者周于漆甚至还自创了一套分野说,将全天三垣二十八宿诸星与清代的州、府、县行政区划一一对应,可谓将天文与地理完整对应的思想推向极致 。
尽管在今天看来,依靠天文分野理论来辨识地理方位,显然是一种很不科学的做法 。但毋庸置疑的是,天文分野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深入民间社会,乃至成为人们的一种地理学常识,多见于古人诗文之中 。而这正是天文分野说强大历史惯性的体现,需待明清之际西方科学的天文、地理以及测绘学知识传入之后,方能真正破除,最终到清乾隆时期才敲响了天文分野的丧钟 。
二十八宿和十二次分野说大致定型于晋朝(或《晋书》成书的唐初),而整个魏晋南北朝正处于国家分裂的阶段,分野说的成型,主要反映了大一统观念还是华夷之辨?或者如清代一样,反映了国家疆域与政治 *** ?
邱靖嘉:汉代形成的二十八宿及十二次分野说采用十三国和十二州地理系统,前者反映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传统文化地理观念,而后者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政治地理格局 。无论是哪一种系统,其地理区域都涵盖了整个中华大地 。至西晋陈卓厘定分野说,最终确立了以十二州为主并兼容十三国的分野模式,说明“大一统”的地理观念已成为主导 。
2002年农历十月十日是什么星座  十月十日是什么星座

文章插图
二十八宿分野之十二州地理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星象占测所依据的分野学说仍采用汉代以来的十三国和十二州地理系统,各个政权并未创制出仅适用于各国所占局部区域的分野说 。这体现出自秦汉以后,建立“大一统”帝国已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尽管期间有天下分裂的时候,但最终的目标都是要实现统一 。同时,也正因为这一时期各个政权均依奉同一套天文分野体系,所以它们才能藉此来寻求“天命”,昭示天下“正统”所在 。如果大家都各自发明出一套新的分野体系,各玩各的,那也就没必要争夺天象瑞应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