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 )


出处: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代表作有《新唐书 》《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 。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促淹等共谋革新 。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二、重点字词句
1.字音
琅琊〔lang ya〕 伛偻〔yu lu〕 觥〔gong〕筹交错 阴翳〔yi〕
2.词语 词类活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一词多义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 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⑨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⑩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词语活用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句意: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靠近 。
3.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
判断句①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
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
《满井游记》
一、文学常识
出处: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 。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公安派”,与其兄弟被称为“公安三袁” 。
二、重点字词句
1.字音
廿〔nian〕 靧〔hui〕 鬣〔lie〕 罍〔lei〕 蹇〔jian〕 浃〔jia〕 曝〔pu〕 呷〔xia〕 堕〔hui〕事
2.词语稍和:略为暖和 。于时:在这时 。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 。堕事:耽误公事 。
古今异义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
一词多义①时:时常,冻风时作;时候,春和景明之时 。②为:表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写,故为之文以志之;是,人为刀,我为鱼肉 。③得:能够,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④之:助词,的,脱笼之鹄;舒缓语气,不译,如倩女之靧面;限定关系,以,郊田之外;代词,未乏知也 。⑤乍:初,开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 。⑥鳞:像鱼鳞,鳞浪层层;代鱼,呷浪之鳞;鱼鳞,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⑦偕:一起,宠辱偕忘;和,与,偕数友出东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