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课件范文( 二 )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板书: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
(这里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悟,迁移运用 。
1.在读最后一段,升华内涵 。
(1) 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
(2) 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 。
(3) 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 做饭时需要油、盐、酱、醋……他们各有各的品味 。
b.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各有各的分工 。
C同学们当中也各有各的优缺点……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
五、作业
小练笔 。(任选一篇)
1.大家还记得五官争功的故事吧,下面就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以《五指争功》为题,编写课本剧或小故事 。
2.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短文 。
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能 根根有用
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 根根有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课件2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
2.自学题的课件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课件范文】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 。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 。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