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 莒( 二 )


莒南  莒

文章插图
(苋的小篆写法)
5、芋 。读作yù或yú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芌也 。从艸亏聲 。”古文字里,亏,其就是是“于”,它是“竽”的本字,字形象手持乐器竽的形状(同系列文章中,已放过字形图),后借为虚词,省形作“于”,所以,芌其实就是芋 。这里的“大叶实根,骇人”,《口部》里说:“吁,警也 。”《毛传》给解释:“訏、大也 。凡于聲字多訓大 。芋之为物,叶大根实,二者皆堪骇人,故谓之芋 。”就是说,凡是跟“于”有关的汉字,林多跟”大“有关,芋这种植物,叶子和根都大得吓人,所以叫“芋” 。我们来看图:
莒南  莒

文章插图
(芋田与芋的个头)
看图,叶子和果实确实比一般的植物大,大到吓人的程度 。这里说的植物就平常说的芋头,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作一年生栽培 。地下有肉质的球茎,叶片盾形,绿色,叶柄长而肥大 。球茎供食用,叶柄作饲料 。从“于”的本义多用来训作大来说,芋字用来形表示芋头这种植物,实在太合适了 。这个字读yú音时,指草茂盛的样子,《玉篇.艸部》里称:“芋,草盛貌” 。芋的小篆写法如图:
莒南  莒

文章插图
(芋的小篆写法)
6、莒 。读作jǔ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齐謂芌爲莒 。从艸呂聲 。”简单,就是齐地的人称芋为莒,也就是说,莒就是芋,是齐国人对芋的称呼 。莒也是周代诸侯国的名字,地点就是现在的莒县,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 。莒还曾经是古邑名,也是古州名,也是县名,都是现在的山东莒县 。此外,莒还是姓氏 。不管它是县名、州名,还是姓氏,它最早的本义就是芋头,莒就是芋 。
莒南  莒

文章插图
(齐桓公雕像)
汉语里有个成语“勿忘在莒(或者毋忘在莒),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原文是:“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 。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 。”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大意是说: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个人在一起喝酒 。喝得正高兴,桓公对鲍叔说 。“为什么不起身敬酒祝寿呢?”鲍叔捧起酒杯敬酒说;“希望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的情景(齐桓公曾经在莒地逃亡),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囚禁在鲁国的情景,希望宁戚不要忘记自己喂牛住在车下的情景 。”桓公离席对鲍叔再拜,说;“如果我和各位大夫能都不忘记您说的话,那么齐国的江山也许就不会出现危险了!”,现在这个词用多用来比喻不忘本,不忘初衷,不忘家乡,不忘峥嵘岁月的意思 。这个词语里的“莒”,已经不是莒的本义,而是指后来莒这个地方了 。莒的小篆写法如图:
莒南  莒

文章插图
(莒的小篆写法)
我们已经说过,在中国的汉语字词里,有很多是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中国古代的名词,往往是古人对某个事物的命名,我们现在来解说这些字,暂时就只能找出它跟现代事物的关系,明白它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事物或概念 。
(【说文解字】之42,部分图片来自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