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逃难小知识图片 地震逃难小知识( 四 )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 。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
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 。
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 。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 。
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 。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
震后救人时间要快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 。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 。
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 。
地震逃生知识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 。
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 。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
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 。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
逃生不忘灭火 ·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 。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 。
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 。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 。
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 。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 。
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它配管破损情况 。·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 。
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因地震发生的火灾,当火势变强时,在空中可能会形成漩涡形,风向会千变万化 。
但火源总是固定不变的 。看清火的源头,辨明火的燃烧方向后,再逆风而跑是最明智的 。
另外,地震过后外出时,切勿走近不大坚固的楼房,因为建筑物受地震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 。地震火灾的预防 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生产、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应该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
为防止地震时发生火灾,凡性质互相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别贮存 。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将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震时倾倒 。
凡遇到震动、撞击、摩擦就会起火的易燃物品,应当单独处理,放在稳固的容器内,用沙子围护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 。对贮存大量易燃液体的贮罐,应当采取加固措施,防止震倒、震裂、倾斜 。
地上油罐,不要设在太高的地方,也不要设在沿近河岸的地方,要在油罐附近筑砌护堤,以防油罐震裂后,石油溢出引起大面积火灾 。对煤气站、液化石油气站、加油站,要加强检修,发现跑、冒、滴、漏以及支架不牢等情形,要及时采取加固和封闭措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