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严重的事情发生 。(1)用亲情温暖留守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 。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 。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 。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 。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2)给留守孩子撒播爱的阳光 。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孩”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 。一是要建立“留守孩”档案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孩”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孩”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 。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 。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 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孩”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孩”的关爱度 。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孩”与 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欢迎"的一群,"留守孩",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孩,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孩"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孩”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孩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孩”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
推荐阅读
- 暑假一个人在家怎么才能吃得简单美味 一个人在家吃什么简单又方便
- 暑假防溺水的发言稿50字 暑假防溺水的发言稿
- 暑假防溺水发言稿50字 暑假防溺水发言稿
-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实践报告
- 实践出真知的例子 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相同点
- 中小学生暑假安全注意事项 中小学生暑假安全倡议书
- 车子停久了钥匙打不开车门 车子停在一边高一边低有什么影响
- 2022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2022假期读书心得体会
- 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
- 找暑假工上什么网站 暑假了,哪里可以找暑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