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对说废话的人并不关心,一阵风就过去了 。
而今重回乡村,跟留守乡亲无止境地闲聊,打破砂锅问到底,恨不得把乡亲的家底掀个底朝天,自己成了那个尽说无油盐的话的人,却见乡亲睁大眼睛,露出惊喜的神色,拉住我不让走 。
2021-12-01
【乡言俚语75】湖北方言|吃着碗里,护着锅里

文章插图
“吃着碗里、护着锅里”藏着饥饿年代特征 。
农村人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得曲里拐弯,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以当面揭短为乐事,令对方颜面不保,留下许多伤人自尊的乡言俚语 。
在湖北孝感应城乡下,指责一个人多吃多占,往往评价他“吃着碗里,护着锅里”,就是不懂分享,爱吃独食 。
追溯这句话的来历,却是一个家里家外广泛存在的事实 。
多子女家庭,到了吃饭时间,往往先下手为强,要么将饭碗装得严严实实,要么抢着添饭,生怕自己吃少了,图的是吃个肚子饱 。
集体水利工地上,流传一个吃饭的秘诀,排队打饭时先盛半碗饭,甚至站着扒拉几口吃下去,然后飞快地重新排队打第二碗饭,装满一大碗,将饭压实,这样就吃了两碗饭 。更多的人没有添饭的机会,因为工地吃饭定量供应,不允许所有人添饭 。
于是,吃着碗里,护着锅里,成为短缺经济年代的独特景象,大家都想在大锅饭里多分一杯羹,这是人性使然,毕竟,你不能要求一群饥饿的人,在食物面前做谦谦君子 。
回忆小时候,一边吃着饭,一边盯着锅里剩下的饭,生怕兄弟姐妹吃独食,只有父母,永远把锅里剩下的饭留给孩子 。有些内疚的是,当年没有把剩下的饭留给半饥半饱的父母 。
小时候兄弟姐妹争吵,多数是为了争食 。最痛的儿时记忆是,贴墙邻居兼小学同班同学铁山,放学回家吃饭时,母亲为他凉好的粥,被抢先回家的姐姐吃了,他一气之下,在房间上吊自杀 。我看着大人把他放在门板上抢救,终究回天乏术 。
饥饿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代人,把吃挂在嘴边,见面问候语是“吃饭了吗”;养育后代时,永远希望孩子多吃一点,生怕孩子挨饿,饥饿是他们永远的忧虑 。
跟家乡同龄人久别重逢,说起儿时记忆,总离不开舌尖上的乡愁 。
满满一桌家乡味端上来,却吃不出当年的口感,于是叹息,今天的食材烹不出昨天的味道 。
归来长思,知道饥饿年代的味觉,能把寻常土菜吃成美味佳肴,吃什么都是有滋有味的 。而今,甜腻的日子钝化了味觉,我们已经品不出生活的真味 。于是,人们把野菜当珍馐,把大鱼大肉当健康拦路虎 。
终于知道,物以稀为贵,稀缺的食物才是美味的,老一辈走不出走不出饥饿的阴影,因为吃不饱的痛烙进了灵魂深处 。
对眼下的孩子嘘寒问暖,把取之不尽的美食留给孩子,他们并不领情,家中长者追着孩子:“小祖宗,你再吃一口吧 。”
孩子躲着食物走,从他们身上找不到饥饿的感觉,也难怪,他们没有饥饿的记忆,没有吃不饱的恐慌 。
在别人家,看“家长”(家中悍妻,以“家长”称之)给别人家四五岁孩子喂饭,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利诱,“再吃一口,就带你下去玩 。”“吃完这碗饭,就带你去买玩具 。”
我跟在“家长”后面争食:“孩子不饿,给我吃吧,我还没吃饱 。”
“家长”不为所动,终于将最后一勺饭喂进孩子嘴里 。我忍不住揶揄“家长”:“孩子的食欲被你破坏了,你该为孩子吃不饱负责!”
2021-12-03
【乡言俚语76】坦白痞子

文章插图
被湖北人叫“坦白痞子”,你的人设就崩塌了 。
湖北人耿直,直来直去,不太曲里拐弯 。把湖北人惹毛了,当面翻脸,甚至反目成仇 。
在湖北孝感应城乡下,自知犯了错误的人,面对别人的斥责,顺着对方的意思,用更狠的词贬斥自己 。末了,对方哭笑不得,送被斥者一个雅号:坦白痞子 。说这话时,有孺子不可教也的慨叹 。
这坦白痞子,往往是惯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被发现后坦白承认,却屡教不改,是乡人眼里的老油条 。
小时候在乡下,见到贪占小便宜的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肯吃亏 。
村里的瓜果熟了,路过时顺一个瓜果回去;村里分配粮食,一定要抓最后一把,让秤杆高高翘起;参加村邻宴席,带着孩子吃完还要打满包带走;吃村里的工作餐,把自己撑得肚子疼;掌管一群人的分配,先把大头扒拉给自己 。
推荐阅读
- 做个孝顺的学生演讲稿
- 适宜的拼音是什么 适宜的拼音
-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丹参的主治功能是什么
- Win7系统封装制作的全过程,如何把win7系统复制出来?
- 银行存单上的转存标志为约转是什么意思 银行存单上的转存标志为约转意思是什么
- 乞巧节指的是农历什么,乞巧节什么时候出现?
- 联通卡怎么激活的过程? 联通卡怎么激活的
- 土拨鼠可以当宠物吗 违法吗 土拨鼠可以当宠物吗?
- 6个带有数字的祝福成语 带有数字的祝福成语
- 微信拍一拍文字文案,微信拍一拍怎么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