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针茅图片 紫花针茅( 二 )


昆仑山年降水量在山脚不到50mm , 高海拔约102-127mm;在靠近西藏山脉的帕米尔高原 , 年降水量增加到457毫米(18英寸) 。低山区(与北部平原接壤的山区) , 7月平均气温25-28℃ , 1月不低于-9℃;在山的上部和西藏之间的缝隙中 , 7月份的平均温度在10℃以下 , 冬天经常下降到-35℃或更低 。
根据《中国草地调查的同一分类》(胡自治 , 1997) , 结合生态质量评价尺度 , 在野外调查和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 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和黄河源区TM卫星影像的分类对比结果 , 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划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植被覆盖率75% ~ 100% 。重要的植被例子是深谷草甸和深谷池塘草甸 。牧草生长旺盛 , 以西藏嵩草、水生嵩草、苔草为优势种 , 辅以草地早熟禾、矮嵩草、韭菜、雪莲 。个别草高5 ~ 25厘米 。
ⅱ级:植被覆盖度为50% ~ 75% , 重要植被实例为高寒草甸草原亚型 , 土壤裸露 , 植被覆盖度良好;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叉枝嵩草、线形嵩草等 。草分两层 , 下层高20 ~ 60cm , 上层高5 ~ 11cm 。
ⅲ级:植被盖度为25% ~ 50% , 重要植被实例为高寒草地亚型(高寒草地) , 表土薄 , 退化严重 , 局部土壤沙化 , 个别植被盖度较低;群落中迎风种多为带地芽的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 , 如紫花针茅和冰草 。伴生种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油蒿、雪莲等 。草分两层 , 下层高17 ~ 3~7cm , 上层高3~7cm 。
ⅳ级:植被盖度为10% ~ 25% , 重要的植被例子是平原草甸 , 有沙地 , 植被盖度差;动物种类单一 , 重要的有沙蒿和披碱草 。草高4 ~ 15厘米 。
ⅴ级:植被盖度为0 ~ 10% , 重要的植被实例为高山荒野草地亚型 , 有沙地和稀疏植被(裸露岩石和砾石坡也包括在此等级内) 。
青藏高原南缘:三尖杉、阿丁峰、杰布乡高原;深松;乔松高原;青蒿、紫花针茅、固沙草;藏蒿高原东南部;与柴达木盆地;藜、麻黄、向日葵、猪毛菜、沙生针茅、土荆芥、高羊茅、珠芽蓼等 。
草甸和草原的区别在于 , 草原以旱生植物为主 , 是半湿润半干旱天气的地带性植被 。然而 , 个别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 , 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植被带中 。
在潮湿的气象地区 , 草甸可以与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一起出现 , 在山地低地 , 草甸可以分散出现 。虽然草原荒野地带气候干旱 , 缺乏大气降水 , 但在地表径流集中、地下水位高的低、高地区仍可形成草甸 。
喜马拉雅山南北两翼的自然前提有明显的差异 , 动物和动物种类的组成也有很大的不同 。
以喜马拉雅山的中部为例: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南翼谷又深又高 , 以湿润和半湿润季节为特征 。在短短的几十公里间隔内 , 绝对高差6000 ~ 7000米 , 垂直自然带十分显著 。
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是以婆罗洲树为主的季节性雨林带 。
海拔1000 ~ 2500米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 类似于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海拔2100 ~ 3100米 , 为针阔混交林带 。
海拔3100 ~ 3900米 , 是以喜马拉雅冷杉为主的山地暗针叶林带 。
丛林下限以上 , 海拔3900 ~ 4700米为灌木林带 。
阴坡是由各种杜鹃花组成的茂密灌木 , 阳坡是匍匐的深绿色圆盘状沙地柏灌木 。
海拔4700 ~ 5200米 , 是由青蒿、辣蓼、芦苇组成的高寒草甸带 。
然后是深谷冻风化带(海拔5200 ~ 5500米)和其上的永恒冰雪带 。
北喜马拉雅高原天气沉闷 , 不散于山间丛林 。
海拔1000 ~ 5000米范围内 , 有以紫花针茅、西藏蒿、固沙草为主的草原植被 , 构成深谷平原带 。
海拔5000 ~ 5600米 , 有以沙蒿、黑苔草为主的深谷草甸 , 有七叶一枝花组成的垫状植被带 。
从海拔5600米到雪线(6000米) , 严寒天气剧烈 , 在空有一片岩石海 , 只有地衣等高等动物 。
喜马拉雅山脉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也有显著的差异 。东段绝对湿润 , 以山地林带为主 , 南北两翼山地不同 。西段干旱 , 山地灌丛草地和戈壁;中间的喜马拉雅山位置很高 , 南北两翼的山脉构成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