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持仓报告 持仓报告( 二 )


高盛:重仓科技股,卖出特斯拉据统计,高盛第四季度持仓总市值达到3886.33亿美元,上一季度为3523.54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10.3% 。第四季度,高盛在投资组合中增加了662只股票,增持了1922只股票 。与此同时,高盛还减持了2536只股票,清仓了490只股票 。其中,前十大持仓占总市值的19.75% 。
高盛的十大尴尬股还包括纳斯达克(14095.4741,69.70,0.50%)100指数ETF,可以说是对美股完全看好:标准普尔500指数、罗素20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ETF都包括在内 。此外,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也进入了高盛的十大尴尬股,这在美国大型机构中并不多见 。
其中,前十大持仓占总市值的19.75% 。标普500指数ETF排名第一,持有约4500.28万股,市值约168.25亿美元,持仓数量减少(4%) 。标准普尔500 ETF看跌期权排名第二,约3252.55万股,市值约121.61亿美元 。持仓数量较上季度增长86%;包括其他苹果、特斯拉看跌期权、微软、iShares Russell 2000 ETF、亚马逊等 。
高盛持有的股票种类繁多,超过4000股 。在其百大尴尬股中,中国证券交易所也有大量 。除了阿里巴巴和TSMC,还有百度、协仁学和JD.COM,仓位在1.4%到0.2%之间 。
此外,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中,高盛持仓最多的公司是阿里巴巴,持仓约1798.46万股,市值约41.86亿美元 。持仓数量较上一季度增长7%,成为第八大尴尬股 。
贝莱德:看好消费股和科技股,加仓中概股数据显示,贝莱德集团第四季度持仓总市值为3.135万亿美元,上一季度为2.71万亿美元,同比增加4200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15.68% 。
据财联社报道,从数据来看,必不可少的消费股和信息科技股依然是贝莱德最关注的对象,其前四大持仓均为科技股,分别是微软、苹果、亚马逊和脸书 。整体来看,前十大持仓占总市值的18.37% 。
其中,苹果排名第一,持股约10.56亿股,市值约1401.81亿美元;微软紧随其后,持有约5.16亿股,市值约1146.6亿美元 。亚马逊排名第三,持股约2752.47万股,市值约896.46亿美元 。此外,特斯拉是第六大Awkwardness股票,市值约353.4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31%,这与其宣称的碳中和目标将改变全球资产配置格局相吻合 。
(图源市金融协会)
同时,前五大买入标的是特斯拉、标准普尔500 ETF看跌期权、迪士尼、标准普尔500 ETF看涨期权和摩根士丹利 。
前五大销售目标是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家得宝和英特尔 。减幅较小,在5%以内 。
除了尴尬股,贝莱德延续了对中国新经济板块的投资热情,四季度新增拼多多545万股,持股规模为1935万股;将蔚来汽车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股份增加816万股,至6149万股;在JD.COM小幅增持40万股 。
ARK:聚焦创新发展,看高比特币到40万美元除上述机构外,2020年基金公司中,非ARK基金将大放异彩 。去年,作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基金公司之一,其至少持有25家上市公司超过10%的股份,ETF规模持续飙升,达到580亿美元 。最重要的是,其五款主动管理产品在过去一年的回报率都超过了100% 。
除了期待电动汽车的市场机会,无人驾驶、深度学习、下一代基因测序、数据中心再创造、电子游戏等 。,更重要的是,ARK坚持唱多比特币 。
在2021年Big Ideas年报中,ARK提到,如果所有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将资产负债表中1%的现金分配给比特币,那么每枚比特币的价格将上涨4万美元;如果取出10%,比特币的价格将相应增加40万美元 。
事实上,ARK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比特币的市值可能会从今天的近5000亿美元飙升至1万亿到5万亿美元 。
由于早期投资者尝到了盈利的甜头,新投资者频频减仓,比特币值得战略配置的位置不断被追捧,在机构多元化投资的资产配置中也有一席之地 。毕竟,在过去的十年里,比特币是唯一与其他传统资产相关性较低的投资选择 。
Q4季度持仓动作尘埃落定,顶级投资机构为何青睐中概股?去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板块受到投资机构追捧 。从各机构披露的持仓情况来看,基金偏好的领域或行业仍在重点关注 。从2020年各大投资机构的Q413F持仓报告来看,以阿里巴巴、百度、JD.COM、拼多多、哔哩哔哩、蔚来、理想、小鹏、壳牌为代表的中国证券交易所得到了众多机构的认可 。为什么中国证券交易所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和顶级机构的青睐?
此前,瑞银表示,在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中,中国是其首选股票市场之一,因为中国率先从疫情中逐渐恢复,回报率优于许多发达市场 。与此同时,该机构对中国政府债券持乐观态度,并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继续走强 。“我们将新兴市场视为全球最具潜在回报的股票市场,它们的回报将更多地受到今年利润增长的推动,而不是估值上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