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十二大劲 内功图说( 八 )



第九大劲曰:坚骨
敌自在路来 , 吾以一手封其一手 , 将全局极力猛落 , 自得全胜矣 。但须斗骨侧起方能得法 , 其坚之轻重全在内功之深浅 。
阐 释
上面论述以穿骨法式破解对方自上路来攻击 , 乃“仰之弥高”的方法之运用 。此又论述破解对手下路来攻击的法式 , 即“俯之弥深”的方法之运用 , 皆是顺势借力的方法 。上法用“穿” , 此法用“坚” 。何为坚?即前面所论述的精神填实骨节间空隙 , 坚如铁石;也是“捶捶要沉实而有骨力”之坚 。
已明坚之为何 , 在明“坚骨”之用 。
注解之文中谈了两个意思:其一:“敌自下路来 , 吾以一手封其一手 , 将全局极力猛落 , 自得全胜矣 。”这里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 一是以封敌之手靠全局极力猛落的采打胜之?还是以一手封敌之手 , 再以全局极力猛落的靠法胜之?这是第一个意思 。其二:“但须斗骨侧起方能得法 , 其坚之轻重全在内功之深浅 。”此论中的“斗骨”是指小臂尺、桡骨而说的?还是指胸骨、脊椎骨而言的?其中我问了三个问题 , 实际皆是为解释“坚骨”之精义而设计的 。如果以“接骨斗榫”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 , 然对于习拳者如何理解古拳论没有什么意义 。故两者取其难 , 如于难者能明白了 , 则易者自然就通明了 。取于难处用心坚 , 亦为学拳之一法尔;破难则易行 , 乃习拳之名言 。
拳之用法 , 自来就有柔行气、刚落点两种大法 , 以成拳术攻守之势、攻守转化之用 。柔行气 , 乃自身节节贯串的柔曲走化之功夫;刚落点 , 乃自身节节贯串的刚直发放之功夫 。如以刚柔论 , 刚柔以明;如以软硬论 , 则柔行气之势为软 , 刚落点之势为硬 。坚刚之势 , 是刚落点的发放之拳势 , 乃由柔行气之拳势而来;柔软之势 , 是柔行气的走化之拳势 , 乃由刚落点之拳势而来;而拳法之势 , 以柔为体 , 以刚为用 , 则体、用刚柔自然分明 。此是“以柔用刚 , 方为真刚”之精义 。以刚为用时 , 必然是“接骨斗榫”的坚刚之景象 , 即内气充填骨节间之坚了 。明白了“坚骨”的来龙去脉 , 我们在分析注解之论“坚骨”的用法 ,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敌自下路来 , 吾以一手封其一手 , 将全局极力猛落 , 自得全胜矣 。如以采法而论 , 以封敌之手的尺骨外展逆缠法 , 亦为斗骨侧起 , 抓住敌手 , 将周身全局极力猛然一落 , 以采法顺势击之 , 其必跌出 。此乃侧起尺骨的逆缠采法;全身松沉之坚骨法 。如以靠法而论 , 以一手封敌之手 , 侧身靠击对手 , 亦为斗骨侧起 , 此乃以胸骨为地骨、脊椎骨为天骨 , 侧身以肩内、外侧靠击对手胸部 , 并用全身的松沉劲势猛然一落靠之 。此也是全身松沉的坚骨法 。而此采、靠的斗骨侧起所指具体内容不同 , 采法是指小臂尺骨外展侧起的逆缠用法;靠法是指胸骨、脊椎骨的侧旋转之用的方法 。
“其坚之轻重全在内功之浅深” , 这句话充分说明用手之采、用肩之靠 , 两种方法之坚骨的用法之轻、重 , 是由内劲功夫之浅深决定的 。内劲功夫深 , 用轻可有重击之效果;内劲功夫浅 , 即使用重也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内劲功夫深 , 可用轻、用重 , 轻重变化自如;内劲功夫浅 , 只能用重 , 不知用轻 , 故拳势轻重变化单调 。此句话点明 , 内劲功夫才是决定坚骨用法质量好坏的根本所在 。何止如此 , 十二大劲法中 , 法法皆强调内劲功夫的质量作用 , 这是领会十二大劲法的运用之关键所在 , 故以“劲”言之 。

第十大劲曰:内掠
敌自里来 , 须以掠劲胜之 。其用有三:上掠破敌人上路之劲;中掠破敌人中路之劲;下掠破敌人下路之劲 , 俱封其手以用之 。
阐 释:
掠之本义 , 乃轻轻擦过或拂过之意 , 故掠劲轻灵敏捷 , 乃抢机夺势之一方法 。故有“掠夺”之说 , 即用掠劲而压其势可与捋、掳相提并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