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茅山纪 寻元记( 二 )


“三小山相隅”说的应该是西面一座微微高起的山,之后连延的山脉有两处凸起的山头 。根据陶弘景的注解,调合“九鼎丹”的应该是李明真人 。李明真人曾在郁冈山的山脚下炼丹 。炼丹地就在郁冈山的北面,现在的乾元观步行可到的范围 。并且炼丹需要用水,而此处水源丰富 。因此,这个地方与李明真人关联在了一起 。并且开头提到的司马承祯所说的第三十二小洞天的治理者“李真人”应该就是这位李明真人 。这样一来,第三十二小洞天所指的就是从这三个洞窟所在地起,北至良常山的这块空间 。
“幽人”指的就是许翙 。这里所说的“方源馆”应该就是有着两个洞口的柏子洞[13] 。“此五人”说的是《真诰》卷14中提到的张祖常、刘平阿、吕子华、蔡天生、龙伯高这五个神仙 。他们住在位于大茅山西南面的一个叫做四平山的方台的洞室里 。这个方台与华阳洞天相连通 。
关于良常山洞
上文提到,许翙生前很向往住在这里 。这不仅仅因为此地适合修道,也是因为临近北洞 。如广濑的报告中所写,许翙是在北洞解化飞升的[14] 。《真诰》卷20中有如下文:
居雷平山下,修业勤精,恒愿早游洞室,不欲久停人世 。遂诣北洞告终 。[15]
从雷平山到良常山只能越过良常山西面的原野,或者走前文所说良常山东面的“大路” 。现在,在良常山北面的一个斜坡上,有一个名叫“老虎洞”的洞窟 。关于这个洞窟在2013年3月对此文内容进行调研时,我向茅山道院的杨世华道长与陶金氏请教,他们认为老虎洞应是良常洞 。但是两位没有对现地进行考察 。现在在通过杨世华道长的介绍获得的乾元观的协助下,并依靠陶金氏提供的地图,在当地做了探索[16] 。良常山的山脊东侧有一处陡坡 。从这个地形来看,我们能认定这个洞窟就是良常洞入口 。《真诰》卷11有如下记载:
良常北垂洞宫口直山嶺,南行二百步,有秦始皇埋藏白璧两双,入地七尺 。上有小盘石在岭上,以覆塪处 。李斯刻书璧,其文曰:始皇圣德,章平山河,巡狩苍川,勒铭素璧 。[17]
根据当地的地形,从良常山东面攀登,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一处岩石区,那里露出一个洞口,就是“良常北垂洞宫口直山嶺(良常山北侧洞宫的入口正好在山峰口)”所描述的景象 。如果从良常山西面上来,需要越过山峰才能见到洞口,就不是如此表述了 。因此,当时从山下“大路”攀登上良常山就可以到达洞口(这条路径现在已经被水库淹没了) 。
洞口斜度很高,没有救生索的情况下没有办法下去 。上引《真诰》卷11所谓“小盘石”意味着平盘的岩石,当地实在可以看到平盘的岩石如下面图片 。
这些平盘的岩石之间有个洞口,像是个井口,垂下很深 。我试试把石头投到里面,几秒后才有落下声音,听起来里面很深处已经淹没了 。因此我判断,老虎洞从入口上面看起有里面,但是里面也可能淹没了,没有装备的情况下不敢进去为保险 。为了安全与保护,我们应该组织正式的考察队进行基本调研 。
【洞天寻隐·茅山纪 寻元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