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哪个好玩(为什么都说2k14最好玩)( 二 )


以《NBA 2K9》为分水岭,Live系列一蹶不振 。2010年,EA改名发售《NBA Elite 11》,其中一项bug被认为是压垮游戏的最后一根稻草——试玩版中,湖人球员拜纳姆在比赛中会站在场地正中间无法操控,平伸双臂呈十字状,球迷们戏称其为“拜纳姆耶稣” 。此后Live系列放弃了每年一作的发售策略,等同于放弃和2K系列继续竞争 。
《NBA Elite11》中的“拜纳姆耶稣”bug
同年,2K却找到了其它吸引玩家的模式,《NBA 2K11》以“篮球之神”乔丹作为封面,并首次加入了历史球队供玩家使用 。过去这类游戏里只会笼统设计出“90年代全明星队”,增改成“92-93公牛队”模式后,玩家能接触到大批历史球星,游戏成为了远比画质模糊的录像更生动的NBA历史入门书 。
此外该作还增加了“MP”(My Player),这个在2K14中改名为“MC”(My Career)的模式至今依然是系列的主要玩法之一 。
2K11-2K14这几年可谓系列的口碑顶峰,新动作也层出不穷,如在2013年加入“MT”(My Team)模式,同年联合腾讯推出的网游《NBA 2KOnline》进一步扩大了游戏在国内的影响力,逐渐在篮球游戏领域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
《NBA 2K14》的性质与《NBA 2K20》相似,都跨越两代主机,在当时可以同时视为“次世代首款”和“本世代最后一作”,至今还是不少玩家心中的“系列最佳” 。每年新作消息下,都能看到“2K14是我唯一没删的篮球游戏”的说法 。时至今年,虎扑上标题包含“2K14”的新帖数量依然在200条以上 。
“2K,我们只是想打篮球啊”
“什么都号称全新,然后又是一代一模一样的游戏 。”这句针对《NBA 2K21》的悲观评论,几乎可以作为2K15-2K20的总结 。
“全新特色”
玩家心理不难揣测:已经形成类型垄断局面的2K系列,应该做得更好,可每年等来的游戏都换汤不换药 。画面的提升似乎已到瓶颈,过去褒奖2K的“连球员的汗水都看得到”,现在在“真实汗水”之上的就只有年复一年的“更真实的汗水” 。
承受更多骂声的,是游戏的诸多机制 。赛场上的“队友智商”始终不令人满意,投篮时机、传球失误、跑位选择等常令投入的玩家对着屏幕怒骂 。“比赛就剩最后几秒,电脑只会后场发球慢悠悠扔个超远三分”的情况始终存在 。
在王朝、经理等模拟模式中的签约规则、球员身价、伤病情况等也不乏差评 。从《2K19》起,游戏邀请国内球迷熟悉的苏群、杨毅、杨建等评论员参与制作,添加了赛场实时中文解说,但机械的触发式文本、与球场氛围脱节的平淡念稿反而削弱了游戏体验 。
《NBA 2K19》
系列近年围绕着氪金的改动,给口碑带来的抹黑程度更甚 。
“年货”产品的定位让2K系列没有大量时间来打磨游戏机制,而开发商似乎愈发尝到了线上模式的甜头 。NBA 2K颇有受母公司启发的意味,将GTA式的开放世界要素逐步加入到线上模式,围绕玩家自建角色的装备、等级、能力等,可以设计出大量内购点 。
更方便吸引额外付费的,是借鉴手游抽卡的MT模式 。在该模式中玩家需要搜集各类球员卡来组建自己的线上球队,卡片等级从较低的“灰黄蓝红”到较高的“钻石”、“粉钻”、“银河”数不胜数 。官方频繁更新卡包,一名球星就能设计出不同版本的N张卡片,既不考虑对战的平衡性,高级卡片的各项能力值往往溢出,也不考虑真实性,19年职业生涯里只命中过1记三分球的沙克·奥尼尔,在《NBA 2K21》的一张卡片中“三分得分能力”为A。
《NBA 2K21》“暗物质”卡,会投三分的奥尼尔
知乎上有提问称“作为萌新玩家,MT模式该怎么玩”,一条回答只有两个字:充钱 。
“2K是一款NBA游戏,不是一款街球网络游戏,能不能也照顾我们这种花几百块钱但只玩单机的玩家?”NBA2K中国官微下,这句发言或许代表着一批老玩家的态度 。只是从开发商的角度,稳妥地小步迈进、把每款新作品的更新重心放在线上模式上,显然更符合商业利益诉求 。
大部分传统的“车枪球”游戏,在一条赛道上至少“两足鼎立”,如《极品飞车》与《地平线》,《使命召唤》与《战地》,《FIFA》与《实况足球》……玩家对2K系列“不思进取”的核心原因心知肚明,但是在缺乏同类竞品的情况下,骂完后总不得不加上一句“不过它还是现在最好的篮球游戏” 。
而体育游戏的特殊性在于,一旦握有某联赛的独家授权,头部效应会极其明显 。NBA 2K系列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几乎已经和现实里的“NBA”绑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