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旅游安全吗? 十一出游是否安全( 二 )


采访人员:近期境外输入病例时有发生,部分病例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潜伏期概念 。在这方面有没有加强保护的特别措施?
吴尊友:潜伏期需要进一步明确 。一般医学上,从感染创业网络病原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称为“发病”)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自新冠肺炎病发生以来,出现了一些与传统医学观念不完全一致的新现象 。例如,一个人从国外回国,入境时在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为阴性,隔离14天结束前病毒核酸检测再次为阳性,肺部胸片无任何临床症状或炎症 。在这种情况下,从核酸检测阴性到核酸检测阳性的转变,并不是传统医学意义上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的含义 。
在9个月的疫情防控实践中,发现少数患者潜伏期较长,真正“潜伏期”的患者寥寥无几 。大多数所谓的长潜伏期已经从核酸检测阴性转变为核酸检测阳性 。这些感染者多为无症状者,仅占无症状感染者的一小部分,传染性一般低于无症状感染者 。
国庆假期大规模国内旅游的结果证明,在中国旅游是安全的 。
采访人员:国内出差需要特殊防护吗,日常工作生活防控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
吴尊友:目前中国基本上已经封锁了国内和地方的沟通 。在中国境内,有新冠肺炎的地方很少 。主要有几个地方,一是确诊病例或核酸筛查阳性者所在的医院,二是入境人员中确诊病例或核酸筛查阳性者停留的地方,三是实验室,四是被污染的冷冻食品 。在中国的其他环境中,没有新冠肺炎 。所以在中国出差的时候,不用太担心感染 。这次国庆假期国内大规模出行的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在国内出行是安全的 。
另一方面,从北京新发地、大连、乌鲁木齐、深圳、云南瑞丽、青岛等地疫情来看,我国仍有再次发生疫情的可能,仍需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 。出差时,乘坐飞机、高铁、出租车等交通工具时,会按照行政部门的规定佩戴口罩 。不要抗拒戴口罩 。新冠肺炎的传播规律告诉我们,人虽然看不见,但在近距离接触时,都会吸入别人呼出的废气 。因此,戴口罩有很多好处 。有疫情的时候可以预防感染,没有疫情的时候可以降低可能感染的风险,还是讲卫生的好方法 。
基因免费共享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第一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免费公共产品 。
采访人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从事科学研究 。你对未来的医学研究,特别是传染病的防治有什么建议吗?
吴尊友:在发现疫情的前三周,中国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努力分离新型冠状病毒,破译病毒基因序列,并在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平台上及时免费与世界分享,从而确定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平均潜伏期和传播途径 。这些重大科学发现是制定新冠肺炎防控战略的科学依据,也是中国科学家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出的最大、最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基因序列的免费共享,这实际上是中国对全球贡献的第一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免费公共产品 。很多人还不知道免费与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的真正意义 。利用病毒的基因序列,可以相应地生产诊断试剂和疫苗 。通俗地说,这一由中国专家拥有知识产权的重大科学发现,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国用于生产诊断试剂和研制新冠肺炎疫苗 。

现在国内旅游安全吗? 十一出游是否安全

文章插图
(数据图)
在今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治疗研究中,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科间的合作 。我对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防控有很深的体会 。一是大数据分析发现的线索必须经过流行病学数据验证;二是基因序列结果提示的可能传播关系也需要通过流行病学传播的逻辑关系来验证;第三,临床治疗的效果评估需要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支持和配合 。
从全球来看,人类通过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可能的 。
采访人员:在全球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全球人口实现大规模免疫是否可行?
吴尊友:群体免疫需要人群中已获得免疫力的个体达到一定比例,也称为群体免疫临界值,才能产生群体免疫的保护作用,阻止疫情 。传染性传染病越强,群体免疫临界值越高;否则,它会更低 。
现在国内旅游安全吗? 十一出游是否安全

文章插图
9月25日,戴口罩的人们走在美国纽约街头 。新华社发(郭克摄)
传染性的高低一般用基本再生系数(R0)来衡量,即平均每个患者由几个健康人通过互联网感染 。群体免疫临界值与基本再生系数的关系为1-1/R0 。例如,当一种传染病的基本再生系数R0=2时,那么群体免疫的临界值为1-1/2=50%,即群体中至少有50%的人需要获得免疫才能产生群体免疫效果 。新冠肺炎肺炎的基础再生系数(R0)为1.9-6.5,因此群体免疫的临界值为1-1/1.9=0.47至1-1/6.5 =“0” 。85,即人群中至少有47%-85%的人需要被感染,从而达到群体免疫的保护作用,阻止疫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