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为你的负面情绪买单( 二 )


所以 , 不要说孩子的某个行为让我们生气 , 那不是事实 , 让我们生气的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理解 。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生气 , 生气不一定是坏事 ,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那是我们的选择 , 那和孩子无关 , 有一句流传的话说“我爱你 , 但与你无关” , 听起来很玄 , 也是这个意思 。

别让孩子为你的负面情绪买单

文章插图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活得很辛苦
言归正传 , 父母不了解上述的知识 , 会自然地要孩子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 我小时候妈妈就常对我们兄弟俩讲 , 只要你们不让我生气 , 我就心满意足了 。 可是这样的话 , 孩子就不能区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情绪的不必然关系了 , 他们会自然地认为 , 妈妈不高兴是因为自己不好 , 并开始不恰当地反省自己哪里不够好 , 慢慢形成这种模式 , 别人不高兴是因为自己不好 。 长大后 , 就用这种模式来感受和理解外界:老公失望是我不好 , 孩子不开心是我不好 。 于是 , “捡情绪垃圾”就成为这个人的日常工作了 。 人在这种状态下会因为莫须有的事情而感到不安、自责 , 本来每个人真实的事情就够多了 , 他还会为不确定、莫须有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事情而扰乱自己 , 就活得很辛苦了 。
善待孩子 , 孩子感受他人情绪的敏感超出我们的想象
朋友的那件事让我很不忍 。 所以 , 我有时候写文章来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 比如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这样一个趣事:
有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出去逛街 , 吃好喝好后满载而归 。 回去的公交车上 , 女儿兴致盎然的半躺在座位上和她喋喋不休 , 时而抬起她的小脚丫凑到她脸上逗弄 , 正在这时不知从哪传来的一股恶臭迎面扑来 , 车上的乘客顿时全都捂起了嘴巴 , 她也不例外 , 可女儿见状满脸委屈 , 思忖良久 , 终大叫一声:不是我的脚臭!全车乘客哗然 , 然后爆笑 。
小孩子就是这样 , 区分自己和外界发生的事情是很困难的 。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 , 他们夫妻俩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 , 他们不到一岁半的孩子本来安静的玩着玩具突然大哭 , 夫妻停下来不知怎么回事 , 我就建议他们到孩子面前亲切的作出解释 。 于是他们走到孩子面前说:宝宝 , 刚才爸爸妈妈吵架了 , 这是我们的问题 , 不是因为你不乖 , 我们都爱你!结果 , 孩子马上破涕为笑 。 我把这个例子讲给别的朋友听 , 他们说 , 这么小孩子懂什么?这其实也是很多成年人的误区 , 事实上 , 虽然孩子懂得不是很多 , 但是他们的心灵能够感到的已经很多 , 尤其是对于别人的情绪、相处的氛围 , 孩子在这方面的敏感是超出我们通常的想象的 。
后遗症:哪怕知道与自己无关 , 也会紧张不安
生活中 , 孩子们经常看到大人高兴 , 也跟着高兴;看到大人们吵架、生气 , 会害怕并以为这是自己的错 , 是自己不乖 , 因此负疚 , 压抑自己的自尊 。 长此以往 , 这个孩子会经常怀着心理负担受别人和环境的影响 。 有时候 , 他们理性上已经能够辨清外界那些事情与自己无关 , 可还是会因为那些事情而紧张 。 我记得 , 自己上学时 , 班上丢了东西 , 明明不是自己拿的 , 可心里像做贼一样不安 , 甚至比做贼还不安 , 直到找到了偷东西的那个人 , 大家公认了 , 自己才放下心来 。 还有一次 , 大概小学二年级 , 那是在农村 , 老师怕我们出危险严令游泳和玩水 , 我本来只是在家里的院子里趟水 , 竟然也在老师查问的时候站出来 , 结果被一并罚站 。 那个八九岁的我太想澄清自己了 , 可是在老师没有询问详情的情况下也没有勇气声辩 , 结果受罚 。 看 , 我曾经就是这么一个小孩哦 。
这种情况其实挺多的 , 前年 , 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 , 那段感情挺纠结的 , 随时可能分手 。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小馆子里吃饭 , 我就叫着她的名字说:无论我们将来怎样 , 在我心里那都不是因为你不好 , 都不是你的错 。 她就哭了 , 一个比我还不爱哭的女孩 , 听了这句话 , 就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