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 二 )


蒲公英的果实蒲公英会结果吗?必须会 , 每一棵繁殖能力正常的被子植物都会结果 , 只有种子而无果实的那是裸子植物 。 我们通常所说的蒲公英种子 , 实际上是它的果实 。

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

文章插图

图十二 蒲公英的果序
菊科植物的果实都是不开裂的瘦果 。 无须对“瘦果”的定义做详细解释 , 观察一下“葵花籽”以加深感性认识即可 , 基本结构都那个德行 , 瓜子壳是外果皮 , 葵花仁才是真正的种子 。 蒲公英果实和“葵花籽”最显著的不同之处 , 就是它的上端有结构精巧的冠毛 , 可以“好风凭借力 , 送我上青云” , 以达到开枝散叶的目的 。 轻轻一吹 , 一朵朵轻盈的微型降落伞便四处飘散 , 备受儿童喜爱 。
图十三 苦苣菜
和蒲公英果序类似的菊科植物有不少 , 容易被误认 。 比如图二中的桃叶鸦葱/Scorzonera sinensis , 果序和蒲公英一样接近完美的球形 , 冠毛的结构差相仿佛 , 只是颜色偏黄 , 略显笨重 。 如果你把它当成蒲公英 , 会发现这玩意儿它几乎吹不动 , 就算吹掉了也飞不远 , 非常扫兴 。 苦苣菜的果序偶尔也会被误认为蒲公英 , 话说这简直就是一团白毛 , 连个伞状结构都冇得 , 凭啥给你飞?
蒲公英的食用价值【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早在《唐本草》中 , 就有关于食用蒲公英的相关记载 , “蒲公草叶似苦苣 , 花黄 , 断有白汁 , 人皆啖之” , 可表明其广受欢迎乃是“自古以来”;明代《本草纲目》将蒲公英列入“菜部” , 谓之“茎、叶、花、絮并似苦苣 , 但小耳 , 嫩苗可食” 。 直至今日 , 人们仍然对蒲公英青眼有加 , 比之荠菜亦不遑多让 。
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

文章插图

图十四
图十五:蒲公英沙拉
图十六:蒲公英煎蛋
蒲公英的嫩叶可洗净生食 , 拌沙拉 , 或蘸酱食用 , 能最大程度低体会到蒲公英的天然味道 , 清香爽口 , 但味道略苦 , 可能很多人适应不了 。 也可以开水焯10分钟 , 加入油盐或其它调料凉拌 , 这是适用于绝大多数野菜的固定套路 。 除此之外 , 可以剁碎做馅料、炒食、煎蛋、做汤等 , 总之吃法多样 , 不必赘述 , 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行 。 除了我国 , 蒲公英在欧洲和日本也拥有众多拥趸 , 日本人用它做天妇罗 , 英国人还会把它的花朵做成鲜花煎饼 , 可谓“山川异域 , 蒲公英同食” 。
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

文章插图

图十七:栽培的蒲公英
在很多地方 , 蒲公英至今还是落草为寇的野菜 , 未能在传统农田中占得一席之地 。 这很大程度上是被种子拖了后腿 , 这玩意儿不好收集啊 , 一阵风吹来全飘走了 , 来年咋种?尽管如此 , 还是有人执著地培育更适于食用的蒲公英品种 , 也有一定规模的人工栽培 。 比如四倍体巨大蒲公英 , 长势堪比菠菜 , 叶子脆嫩、品质上佳 , 和在野外风吹日晒的糙货不可同日而语 。
蒲公英为什么叫“婆婆丁”“婆婆丁”源于东北 , 是东北人民结合自身情况将原有的日语词汇加以改造的结果 。
蒲公英的日文词汇为“タンポポ” , 读作“tanpopo”;而在过去东北的早春 , 经常可以看到老婆婆在挖蒲公英的场景 , 于是东北人民借鉴老婆婆的意象 , 又从蒲公英的长主根联想到紫花地丁的“丁”(蒲公英本就有地丁、黄花地丁的别名) , 遂将日文タンポポ的读法增删改造为“婆婆丁” 。 后来“婆婆丁”一词从东北入关 , 就像小品中的东北腔一样向全国扩散 , 甚至被远在彩云之南的《滇南本草》所收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