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设计的7个技巧 设计的技巧有哪些?( 二 )


这种方式可以让你更加集中注意力 , 在反馈中更好地完成设计 , 按照阶段来完成设计 , 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 。 比如 , 当你只是验证大体思路的时候 , 就不需要和其他人探讨配色这样的细节 。
6. 倾听反馈
分享进度和倾听是分不开的 。 不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 分享就毫无意义 。
另一方面 , 设计者很容易陷入到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当中 , 但是设计产品更多的不是为自己设计 , 而是给他人使用 , 所以你没法完全依赖自己的意见 。
当然 , 你是专业的设计师 。 你没有必要盲目执行别人的意见 , 这里的倾听是让你不要忽视它 。 从设计中剥离出自己 , 并且去倾听意见 , 看看它们是否真的有意义 。
7. 学会休息
这一点听起来似乎有点奇怪 , 但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 也许当你休息好了再回来审视的时候 , 会发现之前的问题迎刃而解 。 这个事情确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 当你在休息、运动甚至淋浴的时候 , 你的大脑并没有停止思考 , 问题依然在你的潜意识层中「后台运行」 , 这个时候问题的边界逐渐模糊 , 发散的思维会帮你完善细节 , 新的方案在此酝酿 。 也许在「叮」地一声响之后 , 答案会浮现在你的眼前 。
有的时候答案并不在你集中注意力思考的时候出现 , 而是在你拿着咖啡对着窗外发呆或者和同事尬聊的时候涌现 。
简而言之 , 优化你的时间结构 , 不要孤立地思考 , 在你的项目以外获得灵感 。
实战案例
2016年7月份的时候 , 我被拉到一个全新的项目当中 , 作为「主力外援」 , 我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来为这个从未了解过的应用设计一个新用户引导流程相关的界面和交互 。 凑巧的是 , 作为一个常驻伦敦的设计师 , 我这一周需要去阿姆斯特丹出差开会 , 这意味着我需要在路上和会议间隙里完成整个设计 。
这是我接到的需求 , 我需要将这5个界面的设计搞定 。
幸运的是 , 我并没有必要设计全部的内容 。 我进组之前 , 设计和营销团队已经敲定了大体需要的内容 , 需要多少个界面 , 而我需要专注完成插画 , 梳理好应该如何呈现故事 , 以及视觉效果 。
1. 确定我的目标
确定我要做的事情之后 , 我明确了下面的几个目标:

  • 插画需要和文案信息完全匹配;
  • 应当遵循一定的逻辑和流程来呈现;
  • 如果用户不阅读文本内容 , 他们应当可以从视觉内容中获得信息;
  • 作为一个整体 , 它应该阐述和应用相关的、有意义的故事 。
所以 , 基于目标 , 我想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 , 它应该富有逻辑 , 而不仅仅是系列散碎的插图 。 故事比特征介绍插画更容易被人记住 。
2&3. 不用等待灵感 , 直接开始草稿
由于目标非常明确 , 我直接开始涂鸦 , 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草图 。 我开始关注的是想法 , 而非风格 。 一旦找到可行的想法 , 就立刻开始下一步的改进 , 看看它是否可用 , 然后才打开电脑开始做图 。
我的目标是要创建5幅插画 , 看看它们要如何协同成为故事 。 开始非常粗糙 , 后面再逐步细化 。
第一天上午我就基本让5张插画都具备有第三幅草图的那种视觉效果 。 逻辑上我应该可以细化插画 , 不过我仍然决定 , 先分享 。
4. 分享进度
△ 草图大体上的样子
确定粗略的草图视觉后 , 我将文案也加入了进去 。 和团队分享之后 , 每个人对这个故事和流程都比较满意 , 同意了这个方向 。 值得一提的是 , 我没有为此专门开会 , 而是只与几个关键的人物进行了沟通和分享 , 并获得了反馈 。 我知道这个时候开会只会带来不必要的讨论 。
5. 分阶段设计
第一个阶段是构建故事 , 此时已经完成 , 接下来要确定风格特征和界面之间的过渡 。
确定风格的时候 , 只需要专注一幅插画即可 。 为此 , 我也可以更快地决定用什么样的样式和风格 。 在制作草图的时候 , 我就已经考虑到了可以和品牌、产品相匹配的东西 , 这让我可以更快地打磨风格 。 下面是我第一次的提案:
我希望它看起来友好且简单 , 希望用户可以专注于前景的角色和内容 , 背景只需要风格化一点、对比度低一点即可 。 接下来 , 我继续将这个插画分享出去 , 我需要倾听别人的声音 。
6. 倾听反馈
听到不同的声音之后 , 我继续做了迭代:
这是第一次迭代之后的插画 。 我们稍微调整了角色的特征 , 从配色到细节都尽量贴合产品的介绍视频中的内容 。 调整色彩让角色更加突出 。 现在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 所以我开始制作接下来的其他插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