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多年的APP数据分析经验 如何对app用户进行数据分析?( 二 )


如果用户使用时长非常理想, 说明用户对APP的认可程度和刚需性高, 反之则亦然 。
另一方面, 想一想你的APP在设计的时候, 当初预计一个正常的用户每天会用多少时间, 上线后用户真正用的时间是否和你的预计相同?
如果这里面有很大的偏差, 就说明用户对APP的认知和你当时设想是有不同的 。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想想如何来调整你的产品, 去迎合用户的认知 。
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画像其实就是用户信息的标签化 。 如性别、年龄、手机型号、网络型号、职业收入、兴趣偏好等等 。 用户画像分析的核心工作就是给用户打标签, 通过人制定的标签规则, 给用户打上标签, 使得能够通过标签快速读出其中的信息, 最终做标签的提取和聚合, 形成用户画像 。
用户画像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两个:用户特征分析和用户分群 。
用户特征分析, 是对特定的用户群体进行持续深入的用户属性洞察, 使得该用户群体的画像变得逐渐清晰, 帮助企业了解他们是谁?行为特点是什么?偏好是什么?潜在需求和行为喜好是什么?洞察了这些特征以后, 为后续的用户群体可以做针对性的分析 。
用户分群是精细化运营的基础, 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数据分析过程中 。 比如, 定位营销目标群体, 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营销;为唤醒沉睡用户或者召回流失用户, 帮助企业实现精准推送;比如电商或者资讯类的APP, 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等等 。
产品核心功能转化分析什么是转化?
当用户向您业务价值点方向进行了一次操作, 就产生了一次转化 。 这里的业务价值点包括但不限于完成注册、下载、购买等行为 。 在互联网产品和运营的分析领域中, 转化分析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场景 。
以电商网站购物为例, 一次成功的购买行为依次涉及搜索、浏览、加入购物车、修改订单、结算、支付等多个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用户最终购买行为的失败 。 在精细化运营的背景下, 如何做好转化分析俨然很重要 。
所以, 当你想要做转化分析的时候, 你就想想你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然后去监测这个核心功能的转化率 。 不同行业都有相应的不同转化率, 比如游戏APP里更加关注付费率, 电商APP更加关注购买率 。
转化率分析, 你也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 看看自己的产品在行业所处的位置 。 另外, 也可以通过长期的趋势监测, 可以评估APP不同版本的好与坏 。
用户流失分析流失用户召回是运营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定义流失用户是用户流失分析的起点 。 流失用户, 通常是指那些曾经使用过产品或者服务, 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不再使用产品或服务的用户 。
在实际工作中, 不同产品或者服务的业务类型, 流失用户的定义要复杂的多 。

  • 比如电商类产品, 根据用户购买行为定义, 用户多久未再次购买算流失用户;
  • 比如内容类产品, 根据用户访问行为定义, 用户多久未访问算流失用户;
  • 比如视频类产品, 根据用户观看行为定义, 用户多久未观看算流失用户 。
因此, 需要结合产品业务类型, 将用户关键性行为进行量化, 来定义流失用户 。
用户流失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节点, 流失用户在正式停止使用产品之前会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特征:访问频次大幅降低, 在线时长大幅下降, 交互频率大幅降低等 。
因此, 我们需要通过规则或者机器学习建模等方式, 建立用户流失预警机制, 提前预测流失用户的概率, 支持运营对高潜在流失用户进行活动干预 。
如果有条件的话, 可以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 让自己更加清楚自己产品的流失率在行业的位置 。 另外, 也可以给流失用户做画像,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流失用户特征 。 流失用户画像越细致, 代表性越强, 召回成功率就越高 。
但是, 我们知道流失用户和流失用户的画像还不够, 还要找到流失的地方, 看看用户在哪些地方流失了, 然后有的放矢, 进行相应的产品改动 。
当我们清楚的定义了流失用户, 也了解了流失用户的画像, 知道流失用户聚集在哪些渠道, 接下来我们就要明确用户召回的路径和策略 。
从用户角度出发, 给用户一个重新使用产品的理由 。 流失用户召回后, 不是终点, 我们要对召回来的流失用户进行维护和二次促活, 巩固召回效果 。
用户生命周期分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