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社交产品的9个要点 什么是社交产品?( 三 )


4)最后,让分享自然甚至惊喜
比如:让用户获得优惠,得到好处(如「哈罗单车」通过分享获得红包);辅助业务实时共享(如「滴滴」可以分享行程给他人共享实时位置);邀请好友,分享快乐(如「王者荣耀」邀请朋友一起组团开黑);分享成就(如游戏获得了九连胜等) 。
七、页面刷新加载的“萝卜和泥”刷新,是产品经理需要定义的常见的功能 。 要么是手动触发刷新,要么是定时任务触发 。 定时任务触发,比如1分钟内的消息显示“刚刚”,那么系统就可以每一分钟自动刷新一次,使显示合理的时间格式 。
本文主要以手动触发说明,产品经理至少可以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
1. 怎样的触发方式列表页面加载,主流触发方式是滑动,包括上下左右滑动 。 对于瀑布流的内容为主的产品,刷新较为频繁,除了使用滑动加载之外,还可配合按钮加载 。
比如:【抖音】,可以双击底部菜单实现页面刷新 。
“滑动+点击”这样的设计,避免用户置身于视频瀑布流中只靠单一滑动带来的枯燥和不适 。
2. 打开新页面加载的刷新有打开新页面的,也有在当前页面加载新内容 。 打开新页面的,需要考虑如下:
翻页方向目前流行的交互方式,是左右平移或覆盖平移,比较符合用户对线性操作流程的的直观感受 。 加载发生在翻页的前还是后呢?
翻页前加载适用于需要判断及验证处理的页面中,例如:表单信息判断和登录验证等 。 而绝大部分app采用翻过去之后加载,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强页面的流畅感 。
3. 设计loading标示1)loading标示的样式
菊花和进度条是最基础的loading标示,若做成动画,或者加入App品牌特色,就更显诚意了 。
2)loading标示的位置
是在顶部、中部、还是底部呢?若看不出优劣,就选一种,并向团队交代清楚,必要的时候做A/B测试 。
4. 加载策略在实现机制上,产品经理要说清楚效果 。 比如:最迟不超过2s、要求某些内容先加载出来等等 。 这样就引导出了常见的几种机制:异步加载、分模块加载、懒加载和预加载等 。
需要注意的是:加载机制不仅仅是受限于网速,更是信息泛滥时代的一种策略:让用户优先看到什么,节约用户精力,提高回报率 。
八、Web在手机端的适配产品官网,初期都很简单,基本都是:产品介绍+下载链接 。 功能不复杂,因此可以考虑设置手机访问官网的功能 。
如上图所示,手机端直接访问PC官网体验极差 。 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适配,大概会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极简适配极简适配就是对内容进行删减,直到剩下最后一个页面,用一个页面去呈现最基本的产品介绍以及下载按钮 。
2. 完全适配做了全适配的官网会在手机端有良好的表现,当然,Pc端的官网有时候体量太大,在适配到手机端的时候也要有删减 。
九、App第三方登录的注意事项社交类App登录方式,基本已经沉淀了这三种:账号密码、手机邮箱验证码、第三方账号登陆 。 随着社交类霸主的稳固,很少注册账号密码(与产品的定位和用户群有关),多的是第三账号登录 。
第三方登录就是借助第三方应用的接口实现用户登记,比如常见的三家:微信、QQ、微博 。 毫无疑问,这是看上了小三的大腿,可以抱 。
借助已经形成的社交生态之火,去点燃另一团社交生态 。
1. 使用第三方登录的目的简化注册环节,减少可能因为注册繁琐带来的用户损失;
关联账号,形成社交群落之间的呼应,有利于用户生态链的搭建 。 比如:用户可以把平台上的某些内容一键第三方平台;
获取用户的一部分已有信息,比如用户信息或流量资源;
节省用户的记忆成本用户在使用多个应用时,只需使用第三方登录即可,无需记得每个平台的账户和密码 。
2. 使用第三方登录的注意点1)第三方账号给的资料完善度和安全性不好把控
比如你期望获取QQ中的头像、昵称、年龄、地区,但是QQ可能只给你头像和昵称;又比如有一天第三方封了接口,那么第三方登录功能就停摆了,还有注销了第三方账号的情况 。
2)第三方登录方式,对用户来说不一定就是省时省力的渠道
因为相关法规的要求很多APP是需要用户手机号的,而第三方登录并不能获取用户已经提供给第三方的手机号(用户隐私) 。
因此对用户来说常常是使用第三方登录后,仍然要跳转到验证手机号的界面,还不如直接使用手机验证登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