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告投放渠道选择标准的一些思考 广告投放如何渠道选择?( 二 )


互联网的影响;

  • 传播速度:通过互联网,我们传递信息、搜索信息的速度加快,信息时间差缩短
  • 传播幅面:互联网可以将个体的发声,迅速送到千万人面前,只要它足够吸引人
  • 内容留存: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内容是可以长久保存,并且被其他人检索并浏览
通俗一点解释:推送一篇文章,就马上会有数百人看到,而且只要我不主动删除,这篇文章将会继续保存并持续被搜索阅读 。
这就是互联网对于信息来源的改变,它扩大了个人来源、公共来源,并积累用户的经验来源,商业来源在用户信息收集的比例被压缩 。
2、广告投放的变化
由于大量个体资讯的生产,尤其是自媒体的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 。
这对于用户决策所带来的改变有两点:
分析:
  • 用户自搜索:用户借助互联网自主搜索,打破传统媒体时代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
  • 不信任品牌:品牌延用广告粗暴投放让用户充满不信任感,非商业来源迅速崛起
简单的说,传统媒体时代的广告投放是品牌说什么,用户只能信什么,没有办法和渠道佐证 。 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会主动寻求答案,迫使品牌方涉足非商业来源,控制负面评价 。
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投放,需要考虑用户主动搜索渠道(如搜索引擎)和品牌主动展示渠道(如双微KOL)在不同阶段的比例和力度 。
五、我对广告投放渠道的理解
1、用户行为的改变
正是互联网的出现,让用户在购前阶段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从而推动了品牌的改变:
分析:
  • 传统媒体时代:用户被动接收品牌广告,形成品牌记忆和购买时的条件反射
  • 互联网时代:用户在接受品牌广告后,主动搜索资讯佐证才会形成消费
这种变化在新品牌进入市场时尤其明显 。
脑白金式的广告投放,固然会让用户形成一定的品牌印象,但当用户主动搜索时,如果差评满屏或者没有任何品牌资讯,依然无法提升销售 。
我们必须从粗暴的传统广告模式脱离,用更柔和的方式降低用户的心理抗拒,增加品牌被记忆的概率 。 这一点OPPO的综艺玩法很值得学习 。
2、品牌应该做的改变
根据用户购前行为的变化,品牌尤其是新晋品牌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及时的做出调整 。
分析:
  • 媒体渠道评估:评估品牌在常规媒体渠道的投放情况及实际效果
  • 主动搜索优先:在目标用户主动搜索的媒体场景内优先做出投放
  • 流量落地次之:优先选择淘宝、京东等渠道作为品宣流量落地点
  • 品牌展示再次:品牌主动根据目标用户关注渠道定向地投放广告
建议:
  • 优先优化SEA(如百度)、消费社区(如小红书)这样的用户主动搜索媒体场景
  • 进驻电商开设品牌旗舰店,天猫优先京东等次之 。 淘宝是电商外流量主要承接点
  • 在完成主动搜索优化和流量落地点后,可测试投放常规渠道如双微红人、抖音等
以上的顺序一定不要颠倒 。
有很多人傻钱多的品牌,开始就砸双微红人、小红书明星,花费颇多效果甚微 。 原因无外乎两点:用户搜索不到信息、流量没有落地点 。
这种错误实在是太愚蠢了,希望品牌主们都能戒骄戒躁,按部就班的做好基础工作,然后再考虑媒体投放发力 。 这才是品牌打造的正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