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6、谁是性侵施暴者?
施暴者性别90%以上是男性 。
施暴者年龄 , 2011年的美国研究说 , 30%-50%的性犯罪者是青少年和年轻人 , 其余是中老年人 。
性侵原因 , 有些人对儿童有天生的性好奇 , 也就是恋童癖;
有些人是因为喝醉、抑郁、消沉或需要安慰 , 而身边正好有个孩子;
有些人 , 则是因为智力或行为障碍 , 并不明白是非对错;
有些人 , 根本就是虐待他人获取快感的心理变态 。
还有些人 , 则成长于性侵他人不算做罪过的地方 , 他们会认为性侵是大男子气概的表现 , 而女孩子的反抗代表着对侵犯的纵容 , 比如印度 。
7、实施性侵的都是什么人?
在中国 , “女童保护”的数据显示 , 在2013的125起案件中 , 教师及校长作案43起 , 邻居及父母的朋友作案14起 。
在2014年曝光的503起儿童性侵案件中 , 熟人犯罪442起 , 占比87.87% 。
2015年曝光的340起案件中 , 熟人犯罪240起 , 占比70% , 29起恶性案件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 , 且案件性质复杂、难以被揭发 , 儿童多为长期受害 。
另外 , 一人对多名儿童实施性侵的案件有96起 , 作案人员中有40%是教师 。
在国外 , 根据一项2011年的研究 , 34%的性犯罪者都是家人 , 59%是熟人 。
所以 , 真正藏在我们身边的性侵者 , 很可能根本不是躲在阴暗处的怪叔叔 , 反而可能是私交甚好的邻居男主人 , 是道貌岸然的家庭教师 , 是和蔼可亲的学校校长 , 是与你的孩子相熟已久的隔壁大哥哥/姐姐 。

文章插图
8、如何有效防范儿童性侵?
防止孩子遭遇性侵 , 家长其实是保护网络中的关键 。 而家长要做的 , 有以下几点 。
第一、从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 , 注重以开放的态度 , 参考科学的指南 , 进行系统的性教育 。
第二、不要抱着侥幸心理 , 对身边的熟人、至亲失去防范意识 。 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是男孩 , 就贸然认为男孩不会受到性侵犯 。
第三、应该及早提醒孩子 , 无论对方是老师、同学还是父母、亲戚 , 如果对方做出让ta不舒服的举动 , 触摸ta的私密部位 , 或引诱孩子单独相处 , 都需要及时告诉家长 。
第四、定期与老师沟通 , 了解孩子在学校内的交友情况 , 因为同学间 , 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性骚扰 , 很多的霸凌方式 , 就是令人难以启齿的性折磨 。
第五、密切关注孩子上网习惯、网友情况 , 因为很多性骚扰和性侵犯 , 是通过网络进行 。
第六、孩子将可疑情况告诉了家长 , 家长需要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举止言论 , 不要生气暴怒、不要大惊小怪 , 更不要借此指责孩子 , 因为这些消极情绪 , 很可能对本来就恐惧敏感的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
第七、一旦孩子受到侵害 , 第一时间保留证据、报警、送医 , 是每位家长都应该做到的 。
【关于孩子性侵,你一定要知道这8件事!】第八、如果侵害者是熟人或亲人 , 家长要坚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 要让孩子知道 , 哪怕对方是父母的亲人朋友 , 父母也会放弃亲情保护孩子 。
推荐阅读
- 这个动作你做了吗?可能祸害孩子的一生啊!
- 考试没有“聪明药”,给孩子吃人参、燕窝都不如这样做
- 4岁孩子突然中风,竟是因为玩了,14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别玩!
- 别给孩子戴金饰了,一小时内,三小孩金挂坠不翼而飞!
- 生活中的6种致癌物 孩子必须远离
- 追女孩子的送花寄语
- 关于公众号封面图的那些事 公众号封面图怎么弄?
- 关于Chia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补充和整理
- 家长身高矮,会不会影响孩子?
- 孩子身高偏矮,怎么做有利于宝宝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