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什么店赚钱快且稳 开什么小店比较赚钱( 二 )


毕竟, 一家开在好地段的咖啡店, 房租往往不会便宜 。 比如在北京国贸大厦租店铺, 大概在一平米33元/天, 如果是一间50平米大小的店, 月租金近5万 。
但是好地段又十分重要, 在商圈、办公楼等人流密集的地段开店, 才能带动客流量 。
我午休买咖啡的例子, 就特别有代表性——
我拿着自己的杯子, 先是去了在商圈开店的一家精品快咖啡店 。 好不容易排到我, 咖啡师小哥哥却告知说, 中午订单太多, 可能要等半小时了 。
无奈, 十分需要咖啡「续命」的我, 只好转向去另一家 。 只是穿越了1个天桥、跨过了2个马路, 来到另一家同类型的咖啡店, 打开门, 发现一个客人也没有 。
往回走的路上边喝边想, 从味道上两家是一样好的 。 但是地段不同, 客流量天差地别 。
第二难, 是构建品牌效应的经营费用高 。
就比如说咖啡内卷十分严重的上海, 拥有近7000家咖啡店, 是目前全世界拥有咖啡店数量最多的城市, 超过了伦敦、纽约、东京 。
在这样多竞争对手的情况下, 影响消费者做「去哪家」决策的, 主要还是品牌知名度和活动力度 。
一是, 靠开连锁店 。
星巴克和瑞幸之所以在很多人眼里成为咖啡的代名词, 其实是很简单的原因:开得多 。
前者上世纪就进入了中国市场, 靠先发优势建立起了深厚的品牌影响力;而后者则是靠烧钱请了明星代言、补贴优惠券, 迅速扩张 。
最近风起的还有主打咖啡性价比的「小店模式」, 典型代表是上海的Manner 。
和星巴克30元左右一杯的咖啡相比, Manner的咖啡单价直接砍半在15元左右, 极简装修风、标准化咖啡制作以及较高品质的咖啡, 让Manner快速扩张 。 这两年还吸引来了美团和字节跳动争相投资 。
二是, 靠打广告 。
前者几乎无法复制, 而现在一家新店想要快速打开知名度, 更多还是靠后者——在做广告、做活动等营销费用上撒钱 。
比如上海的O.P.S. CAFE, 上了《天天向上》节目后一炮而红, 毫不夸张地说, 我同事宁愿排队2小时都要去买一杯咖啡 。
不过, 也有不少精品咖啡店做熟客生意 。 老板和客人关系很近, 并且根据调查, 咖啡爱好者们也更愿意听从朋友推荐去尝试一家新的咖啡店 。
03
咖啡店的破局之法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纳闷:难道普通人想开一家咖啡店赚钱, 就只能去加盟品牌开连锁店这条路了吗?
我的答案是, 就和投资理财一样, 通过合理的搭配, 不用开连锁店也能赚钱 。
前面不是说, 开咖啡店的朋友S每天在盈亏平衡生死线上苦恼嘛?上周末我们又约了出来, 这回他打算带我去一家别人开的咖啡馆 。

开什么店赚钱快且稳 开什么小店比较赚钱

文章插图

他和咖啡馆的老板, 是在一个线上冲煮群认识的 。 老板从2012年就开店了, 能一路顺利存活到现在, 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 。
果不其然, 老板的店开在大学城里, 针对精准的人群, 推出了一系列适配的服务 。
首先, 降低房租, 提高「坪效」 。
在大学城, 房租是市内商圈的三分之二, 但是不缺一年又一年新鲜的大学生人流 。
而坪效, 简单来说指的是每坪的面积可以卖多少钱(营业额/面积) 。
老板除了发挥咖啡店本身的功能外, 还参照了当下很火的「自习室模式」 。
空间上分割出了许多区域, 桌子之间有植物隔断出私密空间 。 每个桌子附近都有插座, 座位可以预约, 室内不能高声说话, 所以平日里很多人会选择来这里自习 。
其次, 菜品单价合理, 但是客单价高 。
除了咖啡和茶, 老板完美契合学生的需求, 提供意大利面、披萨等低成本高利润的简餐 。
通过配合餐食, 提高了每个人单次消费的价格 。 店里满墙的书、明信片, 又有了增收的渠道 。
另外, 在时间上也做了有效划分 。
白天, 点单一次可以在座位上呆6小时;晚上, 可以付通宵费在店里通宵看书 。
人少的时段, 老板还会开咖啡冲煮课, 咖啡爱好者们可以报名来听 。
疫情时候, 许多线下咖啡店都不好过 。 老板通过线上咖啡课还有外卖, 依然赚得不输疫情前 。
老板满腹经纶, 从科幻到诗歌再回到咖啡产业链, 全都能聊 。 和咖啡店老板聊完, 我和朋友S都在感叹:这家咖啡店最大的资产, 一定是老板本人 。
好啦, 关于开咖啡的事儿, 今天先和你聊到这里 。 不知不觉写了三千多字, 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