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专注力,是刻意培养还是顺其自然?( 二 )


以上几点都不是刻意培养, 而是在生活中尊重孩子的探索和视角, 以此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专注力 。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小游戏, 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提高专注力也是可以采取的, 比如让孩子练习按顺序穿不同颜色的珠子、或者听完故事以后回顾故事中某个角色做了什么、或者是找茬游戏等等, 都是一些可以提升孩子专注力的小游戏 。
但务必是寓教于乐, 合理适度, 而不要过度的给孩子训练, 或者强迫孩子训练, 那就会本末倒置了 。
当然也有些孩子就算我们都做的很好了, 但也很难保持适当的专注力, 要么就是和同龄孩子相比太不集中、无论做什么都容易受到干扰而分散, 或者是专注力过于集中, 以致呼唤不应、难以配合大人完成相关的事情或者转换到其他事物上, 那这两种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 。
如何顺其自然的发展孩子的专注力?
这里的顺其自然其实是基于孩子专注力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 我们要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和发展性, 而不要揠苗助长, 对孩子的专注力做出过高的期待 。
正如前文所述, 孩子的专注力是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爸爸妈妈们可以参照周围的同龄孩子以及孩子自身随年龄的变化来观察孩子的注意力 。
如果孩子整体的专注力和周围同龄孩子的相差无几, 并且也能够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出上升趋势, 那我们就不用太过于纠结和担心, 而是按照上文抓住机会的培养即可;更无需为了让孩子“提前一条起跑线”而进行超前的培养和强化, 而要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 。
如若孩子还没发展到, 就像电脑或手机硬件配置还比较低时, 有些程序怎么跑也是跑不起来的, 孩子的有些能力也是怎么培养都难以达到的 。
还需要了解的是, 孩子的专注力是有个体差异的, 我们不能用做一个事情的持续时间长短来判断, 而是要看孩子的整体状况, 在家、在学校、在课外辅导机构等不同的地方, 上画画、舞蹈、乐高等不同的课程, 看书、做手工、拼图等不同的任务下孩子的专注力大部分情况下的状态 。
因为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一样、所擅长的事情也不一样, 这种个体差异会影响孩子在不同事物上的专注力, 因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的观察 。
除此之外, 我们还需要注意, 日常中要学会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在喊孩子吃饭、洗手时, 在打断孩子之前都可以先看看孩子在干什么, 如果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那我们就耐心等一等, 看到孩子转换游戏时或者转换地点时再去打断孩子 。
而有些“不合时宜”的关心, 比如孩子在写作业时, 突如其来的“宝宝, 饿不饿、渴不渴、头抬高点、笔拿错了”之类的关心和提醒要尽可能的减少, 因为这些是会无意中干扰孩子的, 所以忍得住有时也是发展专注力的关键 。
最后还要提示一点, 电子产品的使用, 包括看电视、玩手机、iPad并不能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而在使用电子产品时的专注力也不能作为衡量孩子专注力正常与否的参考, 因此是需要严格控制时间的 。
其实, 如果按照人群几率来看, 真正专注力有困难的孩子还是占少数, 比如多动症(学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是5%左右, 其他伴有注意力缺陷问题的发育障碍性的疾病患病率大概1%-5%不等 。
大部分的孩子专注力都属于适当范围之内, 所以能够在培养和发展专注力的进程中找到平衡点, 也就能给孩子一个适宜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