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黑眼圈(怎么消除黑眼圈)( 二 )


由此说 , 黑眼圈与与心、肝、脾、肺、肾皆相关 。要治疗黑眼圈 , 需要五脏辨证 。
三则 , 其他导致黑眼圈的原因分析
生活中可以看到 , 睡眠不足只是导致黑眼圈的原因之一 。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大 , 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导致身心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 , 故此病十分普遍 。
黑眼圈还与年龄的增长、生活及工作的压力、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人体呼吸道的异常甚至与遗传等因素均密切相关 。
二、有些黑眼圈也是疾病的信号!
偶尔因失眠或熬夜出现黑眼圈 , 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若长期出现黑眼圈 , 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以下分析几种常见的疾病 。
一则 , 黑眼圈颜色深 , 范围大 , 可能是胃气不和 。
胃为水谷之海 , 气血生化之源 。且胃经循行于眼下的面部 , 若长期胃气不和 , 气血化生不足 , 眼窍失于濡养 , 就可能出现大范围的黑眼圈 。
二则 , 黑眼圈呈茶色 , 可能是月经不调 。
冲任二脉皆上至于目 。若气滞血瘀 , 或寒凝血瘀 , 导致冲任二脉失调 , 气血运行失常 , 会表现为月经不调或痛经 。而黑眼圈便是冲任二脉气血运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现 。
三则 , 黑眼圈在打喷嚏时严重 , 多属鼻炎 。
肺开窍于鼻 , 若肺气虚而不能濡养鼻窍 , 会导致鼻炎 。表现为早晨起床就打喷嚏、流鼻涕 。现代医学认为鼻炎会导致眼睛下方静脉窦附近的血流增加而造成黑眼圈 。中医则认为 , 肺为水之上源 , 肺虚则水气代谢失常 , 会滞于面部而表现为水色 , 即黑眼圈 。
三、如何消除黑眼圈?
临床所见 , 黑眼圈与常见于以下几个病因 , 痰饮阻络、气滞血瘀、肝肾阴虚、阳虚水泛 。除辨证论治外 , 以下提供几个消除黑眼圈的方便法门 。
一则 , 温通阳气 , 加强气化
综上所述 , 由于各种原因 , 导致肝脾肾的功能失调 , 水液积滞于眼周 , 表现为黑眼圈 。
温阳化气利水即是治疗黑眼圈的正确方法 。医圣张仲景有一个经典的方子 , 即苓桂术甘汤 , 这是温阳化气利水的代表方 。
若兼有肾阳虚或脾阳虚 , 可将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联合使用 , 如此则表里并调 , 双补阴阳 , 调畅一身水液 , 效果更为全面 。
二则 , 艾叶泡脚
艾叶味辛苦 , 性温 , 加水煎煮后泡脚 , 不仅可以散寒止痛 , 还能有效去除阳虚水湿所导致的黑眼圈 。
可每次取艾叶10至20克 , 加水煎煮开三五分钟 , 然后倒入泡脚桶中 , 再加些凉水调和温度 , 即可泡脚 。泡到全身微微出汗即可 。一般睡前泡脚 , 连续泡至少三天 , 方能见到满意效果 。
三则 , 艾灸通阳
艾灸的作用非常大 , 按前贤的说法 , 艾灸能“壮固根蒂 , 保护形躯 , 熏蒸本原 , 却除百病 , 蠲五脏之痛患 , 保一身之康宁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 扶正祛邪 , 需要养阳 。
临床所见 , 不少疾病源于阳虚 , 而艾灸可以扶阳养阳通阳 , 阳旺则阴邪自退 。由此说 , 艾灸绝不仅仅是养生保健的方法 , 而是能治病的 , 且能治大病 。艾灸能加强气化 , 当然可以治疗黑眼圈 。
艾灸可分两组穴 , 一组是:肝俞、肾俞、脾俞;另一组是:三阴交、太溪、足三里 。每天选择一组穴 , 用艾条悬灸 , 每个穴位灸十五分钟许 , 至局部皮肤发红为度 。可连续施灸十天 , 既可消除黑眼圈 , 还能改善体质 , 通阳 。
四则 , 针刺通络
明代大医杨继洲在《针灸大成》里记载了治黑眼圈的取穴:“刺太溪、飞扬 , 治睑黑、目不明 。”
依据新世纪第2版《针灸治疗学》 , 针灸治疗“黧黑斑” , 主穴:迎香、颧髎、合谷、血海、三阴交 。
临床治疗黑眼圈 , 采取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 。局部取双侧的印堂、阳白、颧髎、承浆 , 均浅刺;远端针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四关、天枢、中脘 。并艾灸神阙穴 。疗效甚是满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