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呕吐、便秘或过敏,可能是转奶“惹祸”( 三 )


3、喝奶姿态
宝宝6个月以后从仰卧躺着, 开始逐渐转为独坐, 进餐也从从仰卧喝奶逐渐转为坐立进餐的姿态 。 这个时候很多宝宝开始对坐更有兴趣, 对于坐更有进餐欲望 。 尤其是辅食添加后, 从原来的吸吮喝奶到吞咽进餐的改变, 宝宝进餐对咽喉的运动形态发生了改变, 宝宝如果想坐立喝奶, 妈妈们可以选择带有液体导阻管的奶瓶, 进行转奶, 通过控制流量降低宝宝出现不适的风险 。
转奶出现的不良反应
有些妈妈会发现宝宝更换奶粉后便秘了, 腹泻了, 过敏了, 或者出现不同的反应, 有的认为是辅食的原因, 干脆把辅食停了, 或者担心是生病, 频繁就医等等 。 我们针对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分享一些应对的经验:
1、粪便干结
宝宝在小的时候拉便便的次数会频繁, 但是转奶后如果宝宝拉便便的次数突然减少, 或者拉便便比较困难, 首先是按照便秘的处理方法来应对,
A、增加饮水量
粪便干结时可能是因为奶粉中的蛋白质比例改变, 肠道发酵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水参与 。 因此建议在宝宝两奶之间、辅食和奶之间、睡醒后、运动及洗浴后增加饮水的时机和频次 。
B、被动刺激肠道蠕动
转奶过程中因为肠道发酵会产生气体, 饮水又不足导致肠道的蠕动速度过慢 。 可以每次睡觉前给宝宝用水袋热敷腹部10-15分钟, 放松肌肉和促进腹部血液循环后, 妈妈温热水洗手后, 手心涂抹抚触油, 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推揉宝宝腹部100-150圈, 要慢而轻柔的推揉肠道蠕动, 这样可以避免粪便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内, 增加肠道的蠕动力量 。
C、主动刺激肠道蠕动
如果说推揉的方式是宝宝被动接受肠道蠕动, 那么平时增加运动量就是主动让肠道蠕动的方式 。 会爬行的让宝宝多爬少抱, 会走的让宝宝多增加户外运动, 不会爬行不会站立的宝宝妈妈可以多增加被动操的频次互动, 让宝宝身体动起来才是最好的主动运动方式, 增加了肠道的蠕动力量 。
如果以上这些方式都改善不了, 再考虑是否是新奶粉的原因 。
想了解更多关于便秘的内容, 戳链接:宛爸叨叨| 宝宝总拉”羊粪蛋“, 怎么办?
2、腹泻溏稀
三岁前宝宝肠胃功能还未完全发育, 容易出现腹泻 。 转奶后出现腹泻, 也是需要爸爸妈妈判断, 是一般性腹泻, 还是由于转奶造成的腹泻 。 比如化验粪便, 看是否是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最近的饮食是否正常, 水果、冷饮、甜食过量食用都可能引起腹泻, 近期有没有服用药物, 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就是会引起腹泻等等 。 如果以上原因都排除, 宝宝仍然连续腹泻超过两周, 大便也是呈现稀水、粥样, 就证明当下的奶粉不适合宝宝, 宝宝的肠胃还消化不了这种奶粉, 需要立刻选择更换奶粉 。
3、胀气放屁
放屁是人体排出肠道气体的表现, 让肠道产气的只有蛋白质和糖 。 如果宝宝放屁响亮和特别臭、放屁的声音且“噗噗噗”地断续排气, 则说明孩子已经胀气 。 这时需要爸爸妈妈分辨是饮食引起的, 还是新奶粉造成的胀气 。 一般饮食方面高糖分、高蛋白质食物, 例如香蕉、西瓜、葡萄等等高糖分水果, 或者糖果巧克力、甜面包等等零食, 或者肉类、豆制品摄入过多, 红薯、紫薯这些易产气的食物吃多了, 宝宝容易胀气, 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量会有改善 。 如果增加辅食的蔬菜种类, 减少易产气食物的摄入还是无法改善, 则可能需要换奶粉, 避免奶粉中添加的白砂糖过多, 或蛋白质比例过高造成胀气放屁 。
4、过敏表现
在转奶过程中有的宝宝会出现过敏现象, 如脸上、前胸、后背出现红斑, 有些呕吐、腹泻也是由于过敏引起的 。 在转奶时最好不更换配方奶的品牌 。 在转奶过程中, 只要宝宝吃后不反复便秘、腹泻、大便有不消化的奶瓣, 或频繁出湿疹腹泻等, 就说明这种奶粉宝宝是接受的, 建议就给孩子吃下去 。 如果出现上述反复2周以上, 就需要考虑更换同品牌不同品类的奶粉替换 。
转奶的误区1、按份转奶时, 但由于冲调不同奶粉所需的水量和每勺的奶粉量可能不同, 所以最好先用两个奶瓶分别按各自的说明冲调两种奶粉, 再混合到一个奶瓶中 。 不要用一个奶瓶加入两种奶粉进行冲调, 避免奶粉的溶解度不同影响奶液品质 。
2、在宝宝打疫苗的前后几天、生病的时候, 例如拉肚子、感冒、发烧、皮肤过敏等, 不建议转奶 。
3、在给宝宝转奶期间, 不建议添加新的辅食, 例如鱼、肉、蛋这些高蛋白食材, 有的妈妈问是先转奶还是先添加辅食, 都可以 。 先转奶, 等新奶粉适应稳定后再添加辅食, 或者先添加辅食, 等辅食添加稳定后再转奶 。 不建议边增加辅食边转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