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达 150 万,网络安全为何人才难寻?( 二 )


其次是责任的错位 。
国内员工培训的预算在人力资源部或办公室,但网络安全的职责在信息安全部或IT部门,国内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种预算分配与责任的错位 。
法律不够完善 。
欧美国家相关法律体系形成较早,且较为完整和专业 。 以美国为例,国会于1966年就已针对网络安全的立法规范颁布了《信息自由法》,截至2007年进行了七次修订 。
而国内起步晚,直到2016年11月,才正式通过了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网络安全法》,并于次年6月1日正式实施 。
《密码法》也于2020年才开始实施,后续的《个人隐私保护条例》《关键信息基础保护条例》也会在近两年颁布 。
这也是导致包括人才在内的网络安全市场一直未能形成规范的原因之一 。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
教育与人才培养是网络安全行业前进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
新威胁下网络安全人才教育的能力化、体系化、分阶段化、场景化需求尤为迫切 。
随着云计算的普及,边缘计算的兴起,涉及信息安全的设备环境越来越复杂,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储备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相关的岗位也越来越细分 。
眼下,金融、医疗、安防、互联网、通信、房地产、工业、证券等各行各业迫切需要网络安全人才 。
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较大,仅靠百来所院校若干个学科专业是难以做到的 。
在培养方式上,一方面要发挥示范院校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调动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形成人才培养的大格局 。
好在近些年,国家非常重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 。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条要求:“国家支持企业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人才交流 。
随着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完善,高校的重视,企业的内部培养,人才短缺市场将有所缓解 。
但填补缺口非朝夕之间,中国的网络安全市场人才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