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咪蒙的100+篇广告文案策划后,发现了这些秘密ZZ( 三 )


除了疑问和表明观点外 , 标题中出现冲突的双方 , 也会引发读者的好奇 。
《“正室要像小三一样活着”》
《结婚多年 , 原来我才是小三》
《她83岁还有性生活 , 你呢?》
《直男癌父母的体面 , 佟丽娅的悲哀》
“正室”和“小三”天然就是势不两立的 , 将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 , 本来就充满了戏剧性 , 看着就像是要撕B的节奏 。
“83岁”和“性生活”貌似也是有点冲突的 , 但是当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 , 你的好奇心就会被勾起了 。
这些冲突的双方 , 使标题显得更为饱满 , 看一眼就能脑补出一场大戏的标题 , 你值得拥有 。
这是咪蒙取标题的套路之二:标题要够悬疑 , 够冲突 , 够简单粗暴 , 够脑补出一场撕B大戏 。
三、内容结构的套路
从过去3个月咪蒙发布过的文章来看 , 咪蒙文章是存在一些特定套路的 。
大体来说 , 其常用的内容结构主要分为三类 。
第一类:开篇点名观点 , 之后通过四五个小例子来论证观点 , 结尾部分再来个升华 , 把文章提升至一个高度 。
第二类:文章一开始就举例子 , 且这个例子相对完整 , 有背景有细节 , 也有对人物的刻画 , 会占文章五分之四的篇幅 , 例子讲完后亮明观点 , 之后对观点做简单的解读 。
还有一类属于纯故事类 , 整篇文章就是一个爱情故事 , 结尾没有明确观点 。 但这些故事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管过程多曲折 , 结尾一定是高甜 。
其中 , 尤为第一类内容结构被运用地最多 , 所以 , 这部分我将会以第一类为例 , 详细讲解咪蒙在内容结构上的套路 。
咪蒙的这类文章 , 往往前戏很少 , 一般五句话还没讲完 , 就已经宽衣解带 , 直奔正题 , 亮明观点了 。 之后通过一系列的例子来解释观点 , 最后来个升华 , 共赴高潮 。
1.前戏阶段: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讲起开门见山的好处 , 初高中的语文老师一般会告诉你 , 开门见山能够旗帜鲜明地表明本文论点 , 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 为之后的论点做铺垫 。
老师们说的没错 , 但放在很多读者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的现在 , 开门见山除了以上的好处之外 , 还能在文章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 , 使其快速进入状态 。
《世界上只有一种男人 , 绝对不会出轨》这篇文章的开篇是这样的:
陈思诚出轨 , 继文章出轨、林丹出轨之后 , 进一步瓦解了大众对婚姻的信心 。
妈蛋 , 不出轨的好男人已经成了珍稀动物了吗?
到底什么样的男人 , 才不容易出轨呢?
答案就是:心中有恐惧的男人 。
这个开篇没有一句废话 , 第一句就和当时的热点事件(陈思诚出轨)做了关联 , 然后直接引出了本文的核心观点:心中有恐惧的男人 , 才不容易出轨 。
《“他爱不爱我?”其实你心里有数》这篇文章的开篇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男人 , 对你温柔体贴 , 符合网上那些检验好男友的一切标准 , 那么 , 他对你就是真爱了吗?
不一定 。
开篇就提出本文的核心问题 , 然后一个利落的回答 , 直白简单 , 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
咪蒙的文章多为鸡汤文 , 鸡汤意味着什么?有时间我就喝点 , 反正也没坏处 , 没时间我也就不喝了 , 反正也不能当饭吃 。 鸡汤文如果开篇就拖拖拉拉 , 讲不到重点 , 读者很容易就会果断走人 , 谁还会在乎你这汤到底煲的怎么样?
2.正题阶段:用极端例子来解释观点
咪蒙的文章中 , 最不缺的就是例子 。 各种观点 , 咪蒙都喜欢举例子 , 例子有自己的、朋友的、同事的、读者的、朋友的同学的、同事的远房亲戚的 , 不胜枚举 。 如果你仔细研究了这些例子 , 你会发现 , 这些例子看起来都很饱满 , 细节很多 , 有画面感 , 甚至有时候 , 人物性格也都刻画地入木三分 。 而且 , 这些例子都特别极端 。

研究了咪蒙的100+篇广告文案策划后,发现了这些秘密ZZ

文章插图

《有一样东西 , 比男人的尺寸更重要》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讲一个男人的人品有多重要 。 在这篇文章中 , 咪蒙为了说明一个人品不好的男人到底能有多坏 , 用了很多极端例子 。 例如朋友的前男友起初只是说话噎死人 , 情商低 , 后来演变为连嫖娼都觉得自己承认嫖娼是一件很耿直的事情;粉丝的男友起初只是对服务人员态度不好 , 后来演变为家暴;同事的前男友起初是交朋友只看其是否有利用价值 , 后来演变为劈腿傍上官二代之后果断与同事分手;朋友的老公起初只是喜欢调戏服务员 , 后来演变为婚后3P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