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公主?弗兰茨 弗兰茨有多爱茜茜公主( 二 )


1953年,在母亲的推荐下,14岁的罗密参加了《白丁香再度盛开》的演出 , 从此步入影坛 。这部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但罗密甜甜的扮相和自然稚气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又应邀参加演出《我的初恋》等两部影片,再度获得行家好评 。罗密的走红无疑始于《茜茜》 。1954年导演恩斯特?马利施卡挑选女主角 , 看中了初出茅庐的罗密,“因为她的外表和气质与奥地利历史上的希茜公主十分相像 。”《茜茜》大获成功,罗密也一举成名 。此后 , 她又接连主演了“《茜茜》系列片”的两部续集《年轻的皇后》和《皇后的命运》,反响更为强烈 。
尽管罗密已经红透欧洲,但真正接受严格的演员训练 , 还是在她结识著名导演鲁奇诺?维丝康蒂之后 。在这为严师指点下,她主演了著名戏剧家约翰?福特创作的《可惜她是个妓女》,并演出了契坷夫的《海鸥》 。她日臻娴熟的演技深得许多名导演的赏识 , 片约连绵不断 。她也逐渐注重角色的选择 。她拍的影片大都比较严肃 , 格调很高,并以质朴细腻、轻松自如的风格征服了亿万观众 。
20世纪70年代以后,罗密的高超演技得到了国际影坛的承认 。1975至1980年中,她除了以《老枪》、《夜盲病人》、《一个简单的故事》和《一个女人的光辉》等片3次获“法国奥斯卡”——凯撒奖之外,还先后荣获法国观众奖,塔奥米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 德国电影金带奖 。1981年,她又因主演《女银行家》被法国观众选为该年度最佳女星 。
但对于罗密来说,荣誉有时像个枷锁 。她成名后曾到欧美各国巡回旅行 。面对成千上万的欢呼的崇拜者 , 往往不知所措 。她热爱生活,热爱观众 , 但心中却总有一种无形的恐惧挥之不去 。事业上的一帆风顺竟使她变的越来越脆弱 。银幕上下的罗密判若两人 。她曾这样描述自己:“当我想用哭来平复内心的痛苦时,"茜茜’却在可爱地微笑 。”
当罗密的影艺事业渐入颠峰状态时,她的个人生活却屡遭失败 。她与法国影星阿兰?德龙难忘的初恋 , 经过5年的大波大澜,仍以分手告终 。他们的初次见面并没给彼此留下好感 。1958年,当罗密为和阿兰和演《克里斯蒂娜》赶到机场时,阿兰手捧一束鲜红的玫瑰欢迎她的到来 。罗密觉得这个法国青年俗气乏味 。阿兰也认为罗密举止做作蠢钝 。他们在最初的合作中争吵不断,毫无共同语言 。直到有一天两人乘车去布鲁塞尔拍摄一组舞会镜头时,罗密的母亲发现,他们恋爱了 。
这突如其来的爱情让罗密陶醉,她不顾一切追随阿兰到了巴黎 , 在那里度过了5年最快乐的时光,亦同他订了婚,这个消息当时轰动了全世界 。频繁的演出和社会活动使他们天各一方,难以相逢 。性格的冲突使他们的感情难以相谐 。他们始终没有正式结婚,同居了5年又分手了 。分手时阿兰·德隆给罗密·施耐德写了1封长达15页的信,但是至今,外界也不知道信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
1966年,罗密第一次结婚 。两人一见钟情 。哈利?迈恩是德国演员,戏剧导演 。哈利比她大14岁,温文儒雅,很会体贴妻子 。婚后,罗密随他定居德国,并生下儿子戴维 。为了孩子 , 她在一段时间内放弃了片约 。她尽量留在家中,力图尽善尽美地扮演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体味家庭的宁静与亲情 。然而 , 时隔不久,耐不住寂寞的罗密重又全身心地投入了拍片生活 。1975年,第一次婚姻以离婚完结 。分手时,罗密把财产的一半分给哈利,以换取对儿子的抚养权 。
同一年 , 罗密再度披上婚纱 , 新郎是比他小11岁的秘书 。两年后,他们的女儿萨拉出世 。可惜这段婚姻更加短暂,仅仅六年 。
第二次婚姻失败后 , 罗密已经42岁,女儿跟父亲走了 。她把所有的爱都倾给了相依为命的儿子戴维 。1981年7月的一天,刚刚做过肾手术的罗密正在乡间疗养,突然传来爱子爬公园门掉下来被篱笆扎死的噩耗 。她痛不欲生,从此,烟、酒、药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她常常呆在儿子的坟前无声地抽泣 。
1982年5月的一天夜里,筋疲力尽的罗密在写字台前昏昏睡去 。次日清晨,男友来看他时,发现她仰面倒在沙发上,一封摊开的信只写了一半 。
医生在罗密的死亡证明书上写道,“因心脏病发作而自然死亡 。”但当时社会上却言传她死于自杀 。一颗璀瓒又历经磨难的明星就这样过早地陨落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