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Linux中CPU上下文切换( 三 )


  • 【聊聊Linux中CPU上下文切换】当进程中只有一个线程时 , 可以认为进程就等于线程 。
  • 当进程拥有多个线程时,这些线程会共享父进程的资源(即共享相同的虚拟内存和全局变量等资源) 。这些资源在上下文切换时是不需要修改的 。
  • 另外,线程也有自己的私有数据,比如栈和寄存器等,这些在上下文切换时也是需要保存的 。
因此线程上下文切换有两种情况:
  • 前后两个线程属于不同进程,因为资源不共享 , 所以切换过程就跟进程上下文切换是一样的;
  • 前后两个线程属于同一个进程 , 因为虚拟内存是共享的,所以在切换时,虚拟内存这些资源就保持不动,只需要切换线程的私有数据、寄存器等不共享的数据 。
中断上下文切换上下文切换有时也因硬件中断而触发 。硬件中断是指硬件设备(如键盘、鼠标、调试解调器、系统时钟)给内核发送的一个信号,该信号表示一个事件(如按键、鼠标移动、从网络连接接收到数据)发生了 。为了快速响应硬件的事件,中断处理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然后调用中断处理程序,响应设备事件 。在打断其他进程时,需要先将进程当前的状态保存下来,等中断结束后,进程仍然可以恢复回来 。
跟进程上下文不同,中断上下文切换不涉及进程的用户态 。所以,即便中断过程打断了一个正处在用户态的进程,也不需要保存和恢复这个进程的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用户态资源 。中断上下文 , 只包括内核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所必需的状态 , 也就是 CPU 寄存器、内核堆栈、硬件中断参数等 。
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涉及到进程的用户态 。所以即便中断过程打断了一个正处在用户态的进程 , 也不需要保存和恢复这个进程的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用户态资源 。中断上下文,其实只包括内核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所必须的状态,包括 CPU 寄存器、内核堆栈、硬件中断参数等 。
对同一个 CPU 来说,中断处理比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级,所以中断上下文切换不会与进程上下文切换同时发生 。并且,由于中断会打断正常进程的调度和执行 , 所以大部分中断处理程序都短小精悍,以便可以尽快完成 。
上下文切换的消耗保存上下文恢复上下文的过程并不是免费的,需要内核在 CPU 上运行才能完成 。据测试,每次上下文切换都需要几十纳秒到数微妙的 CPU 时间 。特别是在进程上下文切换次数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 CPU 将大量时间消耗在寄存器、内核栈、虚拟内存等资源的保存和恢复上 , 从而大大缩短了真正运行进程的时间 。
Linux相比与其他操作系统(包括其他类 Unix 系统)有很多的优点,其中有一项就是,其上下文切换和模式切换的时间消耗非常少 。Linux 通过 TLB 来管理虚拟内存到物理内存的映射关系 。当虚拟内存更新后,TLB 也需要刷新 , 内存的访问也会随之变慢 。特别是多处理器系统上,缓存是被多个处理器共享的,刷新缓存不仅会影响当前处理器的进程,还会影响共享缓存的其它处理器的进程 。所以过多的上下文切换对系统来说意味着会消耗大量的 CPU 时间 。
根据Tsuna的测试报告 , 每次上下文切换都需要几十纳秒到数微妙的CPU时间,这个时间还是相当可观的 。不管是哪种场景导致的上下文切换,你都应该知道:
  1. CPU上下文切换,是保证Linux系统正常工作的核心功能,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开发人员特别关注 。
  2. 但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把CPU时间消耗在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数据的保存和恢复上,从而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耗费大量的 CPU,甚至严重降低系统的整体性能 。
补充:vmstat命令查看整体CPU上下文切换情况上面已经介绍到CPU上下文切换分为进程上下文切换、线程上下文切换、中断上下文切换,那么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把CPU的时间消耗在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数据的保存和恢复上,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成为系统性能大幅下降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可以使用vmstat这个工具来查询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情况,vmstat是一个常用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可以用来分析CPU上下文切换和中断的次数执行如下的命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