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教学中的内容,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式是指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高中历史有别于初中历史的地方,就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事物脉络的掌握,如果只知道事件的发生而不知道事件背后的深刻背景,是不符合历史教学的目的的,但是,传授历史理论,分析事物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难顺利完成的内容,因为学生一般只对具体的事件感兴趣,一遇到史学理论,则开始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先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一个问题发散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逐步深化和升华主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既看到了树木,也不会忽视森林,完成了由浅入深的学习 。
三、把“困惑”留给学生
轻易得到的,人们往往不会 。在教学过程中,这个现象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按部就班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着讲授,但教学成绩总是不见提高,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课都失去了兴趣,这一度让我很迷茫 。在新课改精神的影响下,我逐渐开始改变这种授课模式,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而是首先给学生展示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我首先向学生列举了很多史实,告诉他们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一些具体表现,学生在对历史发出感慨的时候,都产生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下,学生们的答案越来越接近我想听到的答案,当答案最后揭晓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脸上表现出的是喜悦满足的表情,这让我感觉到了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虽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如果能在其中体会到成就感,也就接近了教学的实质 。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新课改的理念中,学校是学生发展的空间,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平台,一个追求科学方法,讲究科学理念的平台,一定会塑造出的有用之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方法贯穿教学,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学,让学生在快乐、有效的学习中健康的成长,让自己在快乐轻松的教学中,不断成熟,使今后的历史教学更上一层楼 。
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经验总结3
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历史教研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忙下,我的各方面的本事得到了提高,专业也得到了成长 。这学期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景总结:
一、教学情景: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了解和分析学生情景,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不易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
一方面,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习,并且是开卷考试,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较弱,到了高中学生还有些不适应,初中的观念加上高中课程很多以及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想学生投入学历史的确有些难度;另一方面,有些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进取,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 。讲得太深,较多同学理解不了,所以说没有照顾到整体 。
我备课时也较少注意到这点,所以教学效果有时不太梦想 。从此能够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进取性,以往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所以,每一天我都认认真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和教法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
推荐阅读
- 历史教师学期个人总结 历史教师教学个人总结感悟
-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 魏延之死的历史真相 魏延怎么死的
-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个人2021 2021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2022春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历史2022春教学工作总结
-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优秀
- 2022年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2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2022年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2历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个人2021 2021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历史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