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深圳校服困住的身体 松紧带多少钱一米( 三 )


相比白色易透的女款校服,黑色长校裤对女生们来说更加友好 。有女生月经量多,沾到椅子上,校裤是深色的,没有人发现 。夏天的校裤则不一样,是短款蓝色的,“男生穿,女生不穿 。要么怕侧漏,要么怕腿粗 。”
一次体育课后,打完羽毛球的林春后背汗湿,恰好忘记带校服来换 。回到教室时,她听见一男一女在后排议论:“内衣透出来了 。”
林春很清楚,校服湿透后内衣的轮廓的“视觉效果”,她看到过别的女生的透出来的样子,所以能想象后排同学眼里的画面 。她感到很害羞,“那时候觉得这些都要藏起来,不觉得内衣是正常的衣服 。”
林春模糊地记得,有女生来提醒她,给她披了一件外套 。她想,“有什么能遮的就赶快遮一下 。”在更多时候,她们也对这种现象视若无睹,不会刻意谈论 。有女生的内衣透出来之后,男生也不明说,几个人聚在一起,对那个女生指指点点,女生就会借别人的外套穿上遮住 。她们都反复提到同样一种感受——“让人觉得很羞耻,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
(受访者供图)
小学毕业后,为了不再因为体态而被嘲笑,张琪下决心减肥,她在网上搜索减肥方法,目标是100斤以内,越瘦越好 。暑假,她绕着小区花园跑步,戒掉自己喜欢吃的冰淇淋 。偶尔忍不住破戒,就忍不住自我埋怨,“怎么这点小事都控制不好,活该变成猪 。”初中的新班级里,同学都不认为她胖 。但她却觉得,“别人都在骗我 。”在她心里,她还是最胖的那一个 。
高二时,张琪确诊了抑郁症 。面对很多细节的问题,她都记不太清了 。也许是因为药物的副作用,也许是记忆的自我保护,总之,那些残忍的细节需要被遗忘,但对自己不满意的感受,作为笼统的自卑感压在她心里 。
她发泄这些负面情绪的方式,就是哭叫 。能有多用力大叫,取决于房间隔音好不好 。病历本里,抑郁障碍科的医生把这写作“怪异行为” 。张琪害怕因为这个标签,自己会被以不正常的眼光看待 。在学校里的时候,她会以生病为理由,请假回宿舍发泄,拉上窗帘,让宿友们不要管她 。如果在家里,她会趁父母不在,躲进卧室的衣柜 。
家里的衣柜很满 。她一般都是死命躲进去,有些衣服会被挤出来 。她关上柜门,侧躺在里面,空间狭小、封闭,时间感变得混沌 。她的身旁塞满了臃肿的衣物和被子,却让她有了一点安全感 。
她用力嘶吼 。隔着衣柜,邻居那里什么也听不到 。
张琪的衣柜 (受访者供图)
不记得过了多久,张琪平复下来,从衣柜出来,把弄乱的衣服重新叠好,放回原位 。之后,她用冷水拍拍脸,不让父母看出任何蛛丝马迹 。
她坐下来,感到有些累 。每次哭叫结束后,她就会陷入想死的念头不能自拔,那是一种平静的绝望 。等她缓过来,她会去找点甜食,补充刚才消耗的体力 。
定义美网上将深圳校服称为“全国最美校服”,它成为了深圳学生寻找认同的标签——有人穿校服去外地旅行,有人穿校服来经营自己网红的形象 。有时,这种认同还会扩大到更远的地方:作为留学生辨认彼此出身的标识,又或者是跟国际大牌意外的“撞衫” 。
在一些穿搭类app搜索深圳校服,会跳出许多青春靓丽的女生的照片 。她们不一定是学生,也不一定来自深圳,但相同的是,她们绝大多数都穿着短校服 。有人发布自己穿着深圳校服的照片,有女生提醒她,“你这一看就是假学生,哪个女生穿这种校服啊,我们都买xxxs的,这样才好看 。”
“那不但短,还会很紧?”
“要的就是这效果 。”
一个评选深圳校服女生的公众号 大多女生都身着短校服
穿着短校服的现象,可以让人联想到日本的校服文化 。为了显腿长,女学生们更青睐较短的裙子 。而为了规避礼仪检查,女学生们会把裙子折短,在必要的时候放下来 。在90年代后,基本上裙子都会以每年1厘米的长度变短 。但近年因为偷拍事件频发,裙子的长度又再渐渐增加 。
无论是短上衣还是短裙,它们都在暗示着:腿长、纤瘦的身体才是好看的 。但是这样的“好看”,代价是被凝视的焦虑和不舒适的着装,在“想要好看”和“担心走光”的冲突中持续自我消耗 。无论能否穿上那一件小码的上衣,女生们都会因为显露身体,或者无法显露身体而感到困窘 。她们难以接受自己真实但不完美的身体 。
与自己的身体和谐自处,应该是社会给予青少年必要的关怀 。能否提供这样的环境,则与成人世界的审美观念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