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4)班户外活动时纪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学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纪律不好,但调查到最多的生物种类有40种,最少的也有25种,证明该班学生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 。
教学反思:
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
生物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
课前准备:
1. 生物的录像 。
2.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
3.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8.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9.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
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
3.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由于学生未学到物理课中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
教学重点
1.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
2.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方案一: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体验气体交换的意义 。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
方案二:联系自己的身体结构,对照模型或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
出示模型或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方案三:观看录像,小组交流讨论 。
播放录像,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肺的功能 。
方案四: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
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
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2.1测量胸围差
方案一:阅读有关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 。课后每位同学测量自己的胸围差 。
推荐阅读
-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次测试题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 春雪古诗拼音版 春雪古诗拼音
- 七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上册 七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
- 七年级生物教案上册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教案上册
-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
- 七年级下册生物书北师大版电子书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教学设计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孔乙己原文完整版 孔乙己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