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火灾常识简短文字 预防火灾常识( 三 )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火,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火,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正如传说中所说的那样,火是具备双重性格的“神”.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有时是人类的敌人.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经 老城区火灾现场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在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 7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2.5 亿元,8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3.2 亿元.进入 90 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 2000 多人.实践证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的危害”是对消防立法意义的总体概括,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做好预防火灾的各项工作,防止发生火灾; 二是火灾绝对不发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发生火灾,就应当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减少火灾的危害.《火灾分类》(GB/T 4968-2008 2008年11月4日发布 2009年5月1日实施)火灾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为A、B、C、D、E、F六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扑救措施扑救A类火灾可选择水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扑救B类火灾可选择泡沫灭火器(化学泡沫灭火器只限于扑灭非极性溶剂)、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C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扑救D类火灾可选择粉状石墨灭火器、专用干粉灭火器,也可用干砂或铸铁屑末代替.扑救带电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带电火灾包括家用电器、电子元件、电气设备(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以及电线电缆等燃烧时仍带电的火灾,而顶挂、壁挂的日常照明灯具及起火后可自行切断电源的设备所发生的火灾则不应列入带电火灾范围.扑救F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火灾等级根据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新的火灾等级标准由原来的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个等级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①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②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③较大火灾,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④一般火灾,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
人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应急措施.在来不及逃出房屋的情况下,住平房的人可就近躲避在坚固的写字台下、炕沿下、床板下等.住搂房的人应尽速从大房间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当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家具与门框附近等处,并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搂房的外墙角,以防外墙震裂倒塌而跌出墙外.不可躲在阳台上、窗户旁与拥在楼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楼以防摔伤.当主震约在20秒钟过去后,要立即撤出房间,以防接着而来的余震造成伤害.住高层楼房的人不可乘电梯逃离,以防地震造成停电和火灾,可沿搂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已在室外的人应保护头部,以防止被瓦砾等物砸伤,并迅速往广场、操场、公园等空旷安全处疏散,要躲开狭窄街道、高楼、影壁、女儿墙、烟囱、桥梁、高压线、变压器、河堤、水坝等危险地段.若地震时在立交桥上,司机和乘客应迅速步行下桥躲避.若地震时正在车间、影剧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若时间允许可依次迅速撤离;在来不及时,可就近躲在车床下、桌子下、舞台下、椅子下、柜台两侧等处.大地震后还有多次余震,此时不能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内;例塌的建筑物如发生火灾应迅速扑灭,以救出被困在其中幸存的人.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自己周围的支撑物,并用连续有规律的敲击声和呼喊声求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