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病常识教育 卫生防病常识( 二 )


(3)易感人群 。
7、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哪些?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真菌等 。
8、病原微生物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传播途径有:空气、水、食物、日常用具、吸血节肢动物等 。
9、夏秋季节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有流感、流脑、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和肠道传染病 。
10、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并重的原则 。
11、如何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应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多 。要预防疾病必须找出疾病和致病因素的关系,并消除或避免这些致病因素,使人体处于相对安全状态 。
但是,自然界是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不可能完全与世隔绝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防御系统,即免疫系统,同时人也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并具有适当自我补偿和恢复平衡的能力,最典型的是再生 。
预防疾病应该从了解疾病开始 。
疾病分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类 。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染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主要的传染病有结核病、乙肝、流行性感冒等,性病大多也是传染病 。对于传染病,切断其流行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个,都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
非传染性疾病是指那些因为身体细胞、组织、或器官损伤、功能缺失或非传染性病变而发生的疾病,如癌症、损伤、心脏病等等 。非传染性疾病可能存在于任何组织或器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就事论事进行预防、保健或治疗 。
注意营养、作息、运动和卫生是预防疾病的主要做法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传统中医很注意“七情”与疾病的关系 。最近许多西方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正是“情绪因子”大大缩短人的寿命 。
我专门找了一些心理与健康的有关文章直接搬到网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在疾病发作的时候,合理治疗是使身体恢复健康必不可少的 。
合理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改善饮食、合理运动、多休息等 。
在了解用药的基本知识以后,小病可以自己服药解决,但要看清药品说明,避免用药剂量过大、药物中毒 。从未用过的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做好过敏测试 。
看在我打这么多字上,就最佳答案吧,多给我加点分!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达到保护人民的健康,保证社会安定,促进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认真贯彻预防的方针 。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传染源 1.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实施管理 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 。
1978年国务院公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在1989年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年9月1日开始施行 。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类 。
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称法定传染病 。甲类:鼠疫,霍乱 。
乙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与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流行性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
我军1979年还规定,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应在疫情月报表中填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力求迅速 。
甲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6小时之内上报卫生防疫机构,农村不得超过12小时;乙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12小时内;农村不得超过24小时 。卫生防疫人员,医疗保健人员,对疫情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与谎报疫情 。
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 。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