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科技发展小知识( 六 )


从神舟七号开始 , 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 。在这一阶段里 , 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 。为下一步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神七”之后 , 我国航天的另一大目标是建立自己的一个20吨重的太空站
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历史: 1956年10月8日 , 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 钱学森任院长 。
1958年4月 , 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 , 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 , 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
1968年4月1日 , 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 , 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 , 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 ,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
1975年11月26日 , 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 3天后顺利返回 ,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 , 截至9月 , 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 。
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 , 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 , 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
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 , 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 , 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 , 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
1990年4月7日 ,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 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 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 , 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 , 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 , 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
1990年10月 , 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 , 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试验的圆满成功 , 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
1992年 , 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 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 , 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 , 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 , 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
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 , 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 , 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 , 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 , “神舟”7号飞船在内蒙古预定区域着陆 , 顺利回收 。
【中国航空科技发展小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