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计划( 七 )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
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 。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
八、教学进度
一、位置(2课时)
二、分数乘法(12课时)
1、 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 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分数除法(13课时)
1、 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 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 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圆(8课时)
1、 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 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 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五、百分数 (15课时)
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统计(2课时)
合理存款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计划5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 。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