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夜晚 。至:一作“宿” 。黑山:今呼和浩特市东南 。
?燕山:即阴山 。一说指河北的燕山山脉;一说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鸣:一作“声” 。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军机 , 指战争 。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 , 北方 。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 。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
?明堂:古代帝王用来举行祭祀、听政、选士、献瑞的地方,即殿堂 。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 。百千,形容数量多 。强,有余 。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
?不用:不为 , 不做 。尚书郎:官名,魏晋以后在尚书台(?。┫路稚枞舾刹埽ú浚?,主持各曹事务的官通称尚书郎 。
?千里足:可驰千里的脚力,指好马 。此句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均指愿得良骑速回故乡 。
?郭:外城 。扶将:互相搀扶 。将,助词 。
?姊(zǐ):姐姐 。
?理:梳理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
?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 。一说,刀光闪动疾速貌 。
?阁:古代女子住的小楼 。
?著(zhuó):同“着”,穿 。
?云鬓(bìn):旧指青年女子柔美乌黑的头发 。
?对镜:一作“挂镜” 。帖(tiē)花黄:当时流行的一种化妆款饰,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一点黄的颜色 。帖,同“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
?火伴:古时兵制 , 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 。火,一作“伙” 。
?扑朔:两脚不断地在地上乱爬搔 。
?迷离:眯缝着两眼,安静地待着 。
?双兔:指雌雄两兔 。一作“两兔”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跑 。
《木兰诗》赏析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
第二段 , 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
第五段 , 以浓墨重彩大书木兰还家与亲人团聚 。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 。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 , 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 , 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 ,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木兰诗》创作背景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 , 可以为证 。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从军的故事产生于北魏,《木兰诗》也可能产生于北魏时期 。
推荐阅读
-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 孔子过泰山侧文言文翻译 孔子过泰山侧文言文翻译的意思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注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注释手抄
- 口技完整原文及翻译 口技全文及翻译
-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翻译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出自哪里
- 石壕吏的翻译及原文 石壕吏翻译及原文注释
-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及注释
- 二翁登泰山注释 文言文二翁登泰山原文及翻译
- 三衢道中古诗拼音版朗读 三衢道中古诗拼音版
- 泊船瓜洲古诗带拼音版朗读 泊船瓜洲古诗带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