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素材作文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素材( 五 )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4
一、教材及学习任务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3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本章第一节的知识延伸,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揭示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和特点 。能量的流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不论从个体层面还是群体水平,都是存在的 。我们学习时,一般在群体水平上研究,这种将群体看作是一个整天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
同时,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能量流动的概念以及能量流动的方式和过程 。能过具象化的表示或阐述能量流动的流程 。能够概述能量流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尝试调查周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
二、学习对象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建立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之上的,它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缺乏将个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分析的能力,这样会导致分析能量流动时以个体的视角审视,无法深刻领会能量流动的内涵 。同时学生缺乏具象化思维能力,可能会无法分清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方向 。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 。
2、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 。
3、说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
【能力目标】
1、使用数据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 。
2、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计算能量利用效率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形成生态学观点 。认同科学服务于社会观点 。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五、学习研究目标
1.在群体水平上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
2.阐述能量流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六、学习思路设计
本节教学可以从“问题探讨”出发,引发学生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能量角度考虑,并提示学生“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段的获取能量才能够生存” 。进一步引导学生“那么什么是能量呢?能量一般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不同的生物获取能量的方式是如何的呢?”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学生能够逐渐明确能量的存在形式,可以将抽象的“能量”概念具象为“食物,阳光”等实物 。
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回答“是不是获取了能量以后,所有的能量都被利用呢?能量是沿着什么线路进行流动的?” 。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短暂性思考,铺垫后面的知识内容 。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之上,提出能量流动的概念 。然后引导学生“我们如何研究能量流动最能够直观的表现能量流动的脉络呢?”
七、学习准备
网络资料的准备:制作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视频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 。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 。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