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 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 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 ,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 ,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 , 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 , 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
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 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 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 。§4 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
2、图中1表示地壳 , 2表示地幔 , 3表示地核 , A表示莫霍面 , B表示古登堡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 , 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 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 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 , 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 , 即保温作用越强 。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 。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 。
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 , 北半球向右偏 , 南半球向左偏 。在等压线图上 , 等压线越密集 , 风力越大 。
§2 气压带和风带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 画出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 , 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 。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 , 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 ,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 , 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 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 ,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 , 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 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 。
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 。(冬季西北风 , 夏季东南风)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分 。
17、地球气压带 高气压带四 , 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 , 高温气上翻 , 赤道低气压 , 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 , 气流下偏转 , 副热高气压 , 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 , 靠近两极点; 南北六十度 , 副极低压然 。
18、地球风带 气压带相隔 , 风带共有六: 信风赤道搂 , 东风两极出 , 南北西风带 , 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条件 空气饱 , 气温降; 凝结核 , 相碰撞; 体重加 , 雨雪降 。
20、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 , 降水多: 两极寒 , 降水难 。回归线 , 分两边; 陆西岸 , 副高带 , 信风吹 , 降水亏; 陆东岸 , 季风故 , 气候温 , 降水富 。
中纬度 , 居内部; 距海远 , 气候干 。2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 , 四个方面兼顾; 纬度位置第一 , 赤道两极悬殊; 其次要看海陆 , 远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 , 高寒背风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 , 暖流到来水富 。
推荐阅读
- 地理必备常识高中 必备常识高中
- 高中必会文化常识 高中必会常识
- 高中必备语法小知识
- 养龟入门小知识 高中入门小知识
- 重庆地理位置在哪里哪个省 重庆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 文化常识高中语文积累 文化常识积累100字
- 文化常识高中语文常考 中文化常识
- 新高考政策不能复读吗
- 重庆的地理位置在哪
- 高中议论文万能开头和结尾 高分必备 高中议论文万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