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的文化常识 传的文化常识( 五 )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
世界各地 ,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 , 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 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 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中华文化 , 源远流长 , 延续不绝 , 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 。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 ,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和介绍中华传童文化 , 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
有鉴于此 , 几十位对于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学者通力协作 , 编纂了这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 , 奉献给各位读者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
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 , 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 早在数千年以前 , 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 。
其后 , 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 , 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 , 其成就、其影响 , 举世罕见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 , 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 , 相互影响 。
只有在比较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各个门类形式的基础上 , 才有可能对其总体特征与实质获得较深入的理解 。事实上 , 整体性把握文化 , 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众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数、树的文化全才 。世界级文化大师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 , 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 , 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政治管理经验以及艺术、体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技艺 。
孔子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伟大人物 。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 孔子对于音乐等艺术领域、射御之类技能甚至烹饪与服饰的原则等 , 都曾提出过非常精妙的见解 。
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对于文化的全面追求 , 启发本书作者将不同门类的知识融汇贯通 , 集为一帙 。本书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因门类而略有差别 , 一般说来 , 上起原始社会 , 下至近现代 。
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人物、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存 , 本书没有采取编年体的中国文化大事记的写作手法和按词条分门分类的文化词典的编纂形式 。大量人物、著作、术语、事件的简单堆砌并不能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蕴 。
在有限的篇幅内 , 本书为读者奉献的是系统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 。本书努力把寻找中华传统文化各个门类的发展线索放在首位 , 力图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
同时 , 本书也试图分析每一文化门类的基本特点 , 阐释这些文化门类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处的位置 。最终展现给读者的 , 除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以外 , 还包含对各方面知识的整合与品味 , 包含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总结与反思 。
相信这种撰写方式能帮助读者获得清晰、明了和系统的知识 。强烈的时代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征 。
文化的本质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流变的过程 。本书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 , 即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发展之中 , 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 , 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 。
例如 , 被视为“国粹”的京剧实际上是一门非常“年青”的艺术 , 它的真正成熟距今不过百年上下 。自宋代以来 , 主导戏曲舞台的艺术形式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繁荣 。
然而 , 这种变革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 , 而是继往开来 , 在吸收过去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也正在于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