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五倍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五倍子的功效与作用( 二 )


⑥治虚劳遗浊: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两,龙骨二两 。为末,水糊丸,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汤送下,日三服 。(《局方》玉锁丹)
⑦治消渴饮水:五倍子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 。(《世医得效方》)

⑧治粪后下血,不拘大人小儿:五倍子末,艾汤服一钱 。(《全幼心鉴》)
⑨治小便尿血:五倍子末,盐梅捣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 。(《濒湖集简方》)
⑩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鲜绵灰等分,米饮服二钱 。(《纲目》)
⑾治牙缝出血不止: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 。(《卫生易简力》)
⑿治孕妇漏胎:五倍子末,酒服二钱 。(《朱氏集验医方》)
⒀治金疮血不止:五倍子,生,为细散,干贴 。(《圣济总录》五倍散)
⒁治一切肿毒:五倍子、大黄、黄柏各一两 。锉,共捣罗为散,新汲水调如糊,日三、五度,涂敷患处 。(《圣济总录》五倍子散)
⒂治软硬疖,诸热毒庖疮:五倍子,炒焦为末,油调,纸花贴 。一方水调涂,仍入麻油数点 。(《昔济方》独珍膏)
⒃治头疮热疮,风湿诸毒:五倍子、白芷等分 。研末掺之,脓水即干 。如干者,以清油调涂 。(《卫生易简方》)
⒄治咽中悬痈,舌肿塞痛:五倍子末、白僵蚕末、甘草末等分 。白梅肉捣和丸,弹子大,噙咽,其痈启破 。(《朱氏集验医方》)
⒅治走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檗等分 。为末,以盐汤漱净,掺之 。(《痘疹便览》)
⒆治聘耳:五倍子,先以绵拈干,置末半字许入耳中 。(《苦济方》)
⒇治风毒上攻,眼肿庠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眦赤烂,浮肉瘀翳侵睛: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 。同杵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依前煎淋洗 。(《博济方》神效驱风散)
21.治阴囊湿疮,出水不瘥:五倍子、腊茶各五钱,腻粉少许 。研末,先以葱椒汤洗过,香油调搽 。(《圣惠方》)
22.治疮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 。(《纲目》)
23.治手足皲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纳缝中 。(《医方大成论》)
24.防治水田皮炎
五倍子1斤研成细末,放入白醋8斤中溶解,在下水田前,涂抹四肢受水浸泡处,使呈一黑色保护层 。如已患水田皮炎,涂抹后半至1天内,患处渗出停止,疼痛减轻 。
25.治疗盗汗
五倍子研成细末,每晚睡前取1~3钱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窝,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重症每晚可敷2次 。一般1~3次即可生效 。共观察肺结核、矽肺合并肺结核等病的盗汗患者61例,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
26.治疗宫颈糜烂
用五倍子、枯矾各等量研细末,加甘油调成糊剂,用带线的小纱布块涂药贴塞于宫颈糜烂处,12小时后取出 。每周复查一次 。观察18例,4例糜烂处完全光滑,14例好转 。
27.治疗枕部疖肿
先剃光枕部头发,清洁消毒后拔除疖子脓栓,用五倍子粉适量与醋调成膏状敷于疖肿上,厚约2毫米 。每日更换1~2次,每次换药需清洁创面 。共治20例,除2例不断出现新疖外,余18例均经3~9天治愈 。
28.治疗睫毛倒卷
用五倍子1两研细末,加入蜂蜜或醋适量调匀,拌成糊状 。用时先洗净眼睑皮肤,然后再将适量的糊剂涂于距睑缘2毫米处,每日1次,一般连涂3~10次,可望倒睫矫正 。
29.用于拔牙创止血
牙齿拔除后,如继续出血不止,可用五倍子粉末适量撒于创内(避免唾液浸入),3~5分钟内拔牙创表面即为一层黄白色薄膜所覆盖,血块凝固于薄膜之下,无须咬棉纱条压迫 。上颁牙拔除,粉末撒入不易,有时须稍加压迫以促进血块凝固 。试用此法于拔牙后止血54人(63只牙),止血效果均满意 。
30.治倒睫毛(《中草药外治验方选》):五倍子15克,大白及9克 。上2药分别碾成极细末再和匀,用糯米粉或炼蜂蜜少许调成糊状,涂敷于眼皮上,待干 。
31.独珍膏(《普济方》):治软硬疖,诸热毒疱疮 。五倍子,炒焦为末,油调,纸花贴 。一方水调涂,仍入麻油数点 。
32.治手脚皲裂(《福建中医药》):五倍子10克,紫草5克,共研为细粉,撒于皲裂周围肤上,外用胶布贴住 。
33.治消渴饮水(《世臣得效方》):五倍子为末,水服2~3克,日二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