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常识专项百度云资源 国考常识专项( 二 )


三、行测答题技巧秒杀技巧不能只看不练很多小伙伴会找各种行测答题技巧、行测秒杀技巧来看 。但是很多人只是“看”,却不重视“练”,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
应当是结合前文所讲的“题海战术”,对做题技巧进行训练 。当然,各种技巧和方法不是“统一”的,重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方法 。

如果某个方法是别人擅长用的,而你不擅长,那么你用它就一定不是科学明智的选择 。至于各种做题技巧都是什么,实在是很多,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了 。
第一阶段:熟悉考情(建议用时一周)
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的出题情况及发展趋势,从行测常识试题的演变中找到变化和特点,把握备考方向 。公务员真题是许多专家精心编纂的,每道题都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才最终出现在考生面前 。因此,真题是公考复习的必备材料,可以购买华图版的国考真题试卷,每道题都是进过严格审核,专业撰写答案解析的 。但是绝不能把真题简单地当成“题”做,而应该把它当成攻克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教材”反复研究 。
即使已经做过近5年的国家公务员常识真题,也要再重新认真“做”一遍,仔细琢磨每一道“题” 。重新做题的目的不止是要研究每一道题,还要对题进行分门别类,研究模块的题量分布、难易区别、模块特色,也要对近5年试卷的题目特点做对比,观察国考的整体变化和趋势,为复习找准方向 。最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薄弱点和知识盲区,统计每个模块的错误率并分析问题所在,进而科学合理的全面复习提供方向 。
第二阶段:重点备考(建议用时2—3周)
通过大量的做题、练习、分析、总结,将练过的每个知识点彻底学明白,从每一道常识判断的真题出发,从每个选项出发做好积累,去把握、记忆知识点 。
本阶段建议结合自身答题特点,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计划,由第一个阶段总结的常考知识,要有系统的进行常识学习积累 。同时,每天晚上做总结非常关键,对当日的错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知识点,从而认识到解题技巧的不足 。对每个题目都应该仔细思考,不懂的地方查找资料,当日事当日毕,不留任何疑问,只有这样,以后刷题才能更有针对性 。本阶段的基础知识过完后就需要大量的练习题了,毕竟常识要做到见多识广 。可以购买华图得常识模块1000题,有针对性的的去做这些常识题,这些常识题都是国联考的真题,因此很有针对性 。
第三阶段:查缺补漏阶段(建议用时1周)
此阶段必须做到两件事:第一、回归旧题,翻看错题 。第二、夯实基础,牢记答题思路,掌握考试知识点 。对曾经做错的题目,对掌握不牢及易错的知识点要留意、消化,有针对性地突破知识盲区,对应刷题进行巩固 。
1.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涉及:国情省情、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生活与地理、人文历史等 。
2. 公务员笔试行测常识判断备考建议:

1)多关注国情社情
即,中国的地理、历史、国家性质等内容,及国家的大政方针、主要政策 。
2)掌握各学科整体知识框架
常识判断考查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方面,需整体把握学科内容,提纲挈领的复习可更好地抓住各学科的重点 。
3)反复练习试题,及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配套做模拟题进行巩固提高 。
4)整理错题集 。
3. 由于各省省考参考国考考试大纲,考生可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复习资料夯实理论基础、掌握答题技巧 。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深度解读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张永生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共考查25题,为题本116-140,总题量未变,但在各个学科分布之间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横向广,纵向深,重细节,多陷阱,全面考查,难度提升的总体特点 。
下面分别举例详述:一、横向广 本次考试,学科涵盖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时事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法律等学科外,已涉及到医学、物理、武器装备、生物学等更广泛的学科 。着实如大纲中所描述的一样,主要测试报考者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 。
从本质上来看,常识判断这部分内容的出题目的就是为了测试报考者在更广泛的知识含量上能否更精准地掌握一些常用的知识 。但本次考试并非无规律可循,恰恰表现出在每个学科内部最精要的考点以及与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的更紧密结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