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设计、建造基萨古迹群的人 , 他们必定和我们现代人一样 , 不但知道地球是圆的 , 并把地球分割为360度 。至于证据 , 大金字塔即是 。
以大金字塔作为测地据点 , 将象征性的“国界” , 确定于经纬线范围内 , 而且还设定正北的方向等 , 都是最好的说明 。大金字塔的底边周长与高度之间 , 成2π的关系 , 而整个建筑物本身 , 似乎设计为北半球1/43200的投影圈 。
虽然很多传统学者认为纯属偶然 , 但连他们也承认 , 有π存在的事实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接受下列事实:大金字塔的周长为3023.16英尺 , 高度为481.3949英尺的事实 。
会怎样?当然 , 两者之间的比率不是完全不差 , 但已非常近似 , 而且 , 如果我们考虑地球在赤道(我们的地球为椭圆 , 而非正圆形)的膨胀情形 , 那么两者之间的比例 , 似乎就更接近1:43200了 。到底有多接近? 如果我们将赤道周长的24902.45英里 , 除以43200 , 得到0.5764英里 。
1英里等于5280英尺 。如果将0.5764乘以5280 , 得到3043.39英尺 。
也就是说 , 地球的赤道缩尺43200之后 , 为3043.39英尺 。相较之下 , 如前面所见 , 大金字塔的周长为3023.16英尺 。
两者之间的“误差”不到20英尺 , 也就仅仅是一个百分点的三分之一 。可是 , 以金字塔建筑者向来精确无比的工作方式 , 这种误差的产生 , 应该不是在建造这巨型金字塔时发生 , 而是因低估了我们地球的周长——仅低估了163英里所致 , 而这种误差可能是:未能将赤道的凸出部分 , 正确地计算在内的结果 。
接着 , 让我们来研讨一下:从北极到赤道的半径是3949.921英里 , 如果我们将它缩小43200倍的话 , 得到的数值为0.0914英里 , 也就是482.59英尺 。而大金字塔的圆周的确应该为赤道的1:43200缩尺 。
(提示:第一个是塔圆周与赤道圆周之比 , 1:43200) 同样地 , 将些微的差距放在一边 , 大金字塔的高度 , 等于北极到赤道半径点的1:4300缩尺 。(提示:第二个是塔高度与地球半径之比 , 1:43200) 。
换句话说 , 在西方文明史对地球毫无所知的情况下 , 只要将大金字塔的周长乘以43200倍 , 就可得到地球的周长了 。换句话说 , 在西方文明史对地球毫无所知的情况下 , 只要将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以43200倍 , 就可得到地球的半径了 。
这一切偶然的可能性有多大? 其实43200这个数字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证明 , 因为它不是一个随意的数字 , 而是一个串连性数字中的一环 , 和岁差运动有关系 , 并与世界各地的古代神话都息息相关 。有时就直接出现43200 。
古代埃及人所选用的缩尺比例 , 竟然和地球岁差运动的关键数字有关 。由于地球轴心的两端永远而固定地回旋 , 描绘圆弧 , 以每72年走1度 , 每2160年走30度 , (一个完整的星座距离)每移动两个星座 , 便需要4320年 。
不同的古代神话中 , 都一再出现过432这个和岁差运动有关的数字 。当然 , 这本身也有可能纯属偶然 。
从单一事件来看 , 金字塔高度与地球半径比例1:43200 , 金字塔周长与地球圆周比例1:43200 , 这两个1:43200可能是纯属偶然 , 只不过这个偶然的概率 , 一定比天文数字还要低 。当我们在两个非常不同的事物——古代神话与建筑中 , 都看到这种与天文岁差运动有关的数字时 , 便无法说偶然、也不该再轻言偶然了 。
而且 , 在北欧神话中 , 最高神祗奥丁的神殿——英灵殿的墙壁上 , 也有描写与狼格斗的勇士故事 , 在这个故事中 , 竟然也找到了与岁差运动有关的数字——540 。节选自:《上帝的指纹》575页 , 作者(英)葛瑞姆?汉卡克有删节』 如果测量数字属实 , 那将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古人类数文明之谜 。
要知道 , 这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 。把时空再向前推 , 就是漫漫茫茫的无文字证言的文字历史之前——史前 。
推荐阅读
- 自然科学常识题库 自然科学常识
- 自然科技常识题库 自然科技常识
- 自然科学小常识大全 自然科学小常识
- 自然科学常识课读后感2000字 自然科学及其常识
- 当代自然科学常识学什么 什么是自然科学常识
- 小故事大知识自然科学的内容提要
- 全日制聋校自然常识之太阳 全日制聋校自然常识
- 自然科学常识题库 自然科学常识大全
- 《简爱》心得感悟读后感15篇
- 《简爱》读后感开头怎么写精彩 《简爱》读后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