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7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
8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纪念刘和珍君》
9民为贵,君为轻 。
10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无题》
11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红楼梦》
1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 了空前的繁荣 。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
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 。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 。
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 。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 。
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 。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
(摘编自王芳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 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 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
【新课标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文化常识默写检测】 (D、于文无据,原文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
推荐阅读
- 必修三四语文文学常识ppt
-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分类整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 高考必备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 高中语文重点文学常识笔记 高中语文重点文学常识
- 高中必修一文学常识 高中必修四文学常识
- 职高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 职高语文文学常识
-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高中文学常识整理
- 高中生必备语文文化常识 语文文化常识高中生
- 三校生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