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常识 一月养生常识( 七 )


可多吃些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经科学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也可制成佐餐或饮料食用,如蜜煎银耳、各种新鲜果蔬汁液等 。
或加工制作成羹粉汤粥,如香菇豆腐汤、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营养,又能润燥 。且瓜果蔬菜中含有的丰富水分、维生素、纤维等,对预防秋季6节气期间最易出现的口鼻目干、皮肤粗糙、大便秘结等现象大有裨益 。
(四)早上喝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季6节气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需,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 。在秋季6节气,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黄精粥等 。
(五)平衡营养 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提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 。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1;豆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 。
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 。秋季的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的进食,但不可太过 。
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 。(六)应忌苦燥 中医学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 。
《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 。
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 。所以,《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脏之病,五味和四时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提出:“肺病禁苦 。
秋不食肺”的观点 。
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秋季养生应注意哪些问题?一般来说,一年四季中最容易出现皮肤问题的可以说是秋冬了,而出现的问题又多是与皮肤干燥及敏感有关,令许多女性十分烦躁 。
为何皮肤会变得特别干燥、敏感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皮肤的生理变化:皮肤的功能除了有保护、感觉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调节体温,其次排泄和分泌也相当的重要 。每当气候转热或湿度增加时,身体的新陈代谢也随着增加,这时为了保持适当的体温和排出大量的代谢物,汗腺的功能当然维持到较旺盛的水准,此时毛孔张开、汗腺张开,皮脂腺的分泌增加,汗液的排泄也增加,把过量的热量及代谢物排出体外 。
但是到了气候一转凉,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减少,毛孔 。
秋季养生食谱 秋季,指我国农历7、8、9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 。
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 。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 。
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您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 。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 。
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主要 。营养原则 秋季三个月的饮食总原则: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减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涩的水果、蔬菜 。
秋季的养生准则与春夏两季截然不同,是以养人体阴气为本 。饮食以滋阴润肺,回收阳气为主,即平稳地完成夏冬两季热、冷的交替 。
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物,以巩固摄人体内的正气 。由于天气干燥、凉爽变化不同,饮食原则可依据节气的变化相应调节 。
补肺润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 。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嘴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