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预防传染病小知识 秋冬季节空气小知识( 四 )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 。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 。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 。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 。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 。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
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 。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 。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 。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 。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
4、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 。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
秋季一到,很多上班族就会发现全身乏力,这就是老人说的春困秋乏了,在秋季中人体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但是秋季有很多小常识是我们需要注意和了解的 。
秋燥伤肺少吃辛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 。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 。
肺燥伤肝要吃酸: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 。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 。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 。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
秋瓜坏肚少吃寒
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这与秋天的气候有关 。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 。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肺脏 。
适度饮水最重要
夏天多汗季节要多饮水,秋天干燥季节更要多饮水 。适度饮水是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 。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引起不适,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 。
养阴益气是关键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 。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
1、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做好室内卫生,经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洁;做好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用餐巾纸捂住口鼻等 2、冬季天气干燥,饮水不可少 。空气比较干燥,适当饮水可预防疾病发生 。
3、合适饮食,加强营养 。做好冬季预防疾病知识,饮食是必不可少的,平常可食用一些养生粥、汤之类,本身有各种疾病的人,可在医生的嘱咐下,选择合理的药膳调理 。
冬季饮食选择合理的水果、干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核桃可预防哮喘,榛子可降压降脂,杏仁对降低胆固醇效果好,腰果可长衰老等 。
同时要注意冬季饮食调养要遵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4、加强体育锻炼 。人们在冬季往往变得“懒惰”,不喜欢运动,这时候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可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对预防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