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知乎 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二 )


然而 , 这其实是个套 。当郭威大军才刚走到澶州时 , 士兵们突然就哗变了 。几个军官然把一面黄旗披到了郭威身上 , 说希望郭威现在立马就登基继位 。
郭威嘴上说使不得 , 使不得 。但他的身体很诚实 , 主动搂紧黄旗 。最后 , 他直接就在澶州登基做了皇帝 。

这一幕 , 赵匡胤是看在眼里 , 记在心里 。
郭威称帝后 , 率部返回开封 , 杀了刘赟 。建立后周政权 。(导致刘赟的父亲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 , 投靠辽国 , 与后周为敌)
当时的赵匡胤只有24岁 。别看他年轻 。但其实已经是“四朝老人”了 。
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 。
李从珂、石敬瑭、石重贵、刘知远、刘承祐、郭威之往事 , 他都是亲历者 。
公元954年 , 郭威病故 。
其养子柴荣(郭荣)继位 , 是为后周世宗 。
之后五年 , 赵匡胤在柴荣的麾下 , 官位扶摇直上 , 坐到了殿前都指挥使 , 归德军节度使的高位 。
公元959年 , 柴荣北伐 , 但在前线 , 他突然旧疾复发 , 不得不回京养病 。
不久后 , 他就病死了 。
病死前 , 柴荣觉得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人品不可靠 , 可能会造反 。然后 , 他就把都点检的位置交给了赵匡胤 。
在他看来 , 赵匡胤是自己心腹 , 又是自己的小老弟 。让他当辅臣 , 必然不会辜负自己 。
然而 , 赵匡胤还是负了柴荣 。在柴荣死后没几天 , 他全套抄袭了郭威黄旗加身 , 灭后汉之故事 。也黄袍加身灭了后周 , 建立大宋 。

公元961年 , 即北宋开国次年 , 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方式 , 收了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等人在禁军中的兵权 。(这次只是收了他们的禁军指挥权 , 没有收缴他们在地方的兵权)
赵匡胤这么做 , 目的很明显 。就是要把原本属于他们一伙人(七八个将领)共有的禁军指挥权 , 收归到他一个人的手上 。
只有这样 , 他才能保证“黄袍加身”的事情不会在他身上也重演 。
八年后 , 赵匡胤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
这一次收兵权的过程很直接 。
赵匡胤直接把凤翔军节度使王彦超、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老将的职务给撸了 。
而且是一撸到底 。免掉了他们所有实职 , 连节度使职务都没保留 。只是授予了诸如“环卫官”之类的虚衔 。
当然 , 这些将领的物质是有保障的 。他们被赵匡胤罢官后 , 仍然都是大财主 。
搞掉老臣后 , 赵匡胤马上委派自己的心腹填补空缺 。比如 , 李汉超坐镇关南、马仁瑀坐镇瀛州、韩令坤坐镇常山 。
等到人事调动完成后 , 当年劝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老哥们 , 无论是实际上 , 还是理论上都无法再威胁赵氏的皇位了 。


按道理来讲 。赵匡胤做了这些事后 , 剪除外部隐患 , 他的皇位已经很稳固了 。
他此时完全可以培养儿子 , 把皇位交给当时已经年满18岁的赵德昭或10岁的赵德芳 。
但是 , 赵匡胤并没有这么做 。
那么 , 为什么他不这么做呢?
后人一般认为是两方面原因导致的 。
一是五代时期 , 王朝普遍短命 。北宋刚建国那会 , 形势也很混乱 。赵匡胤还想象不到宋朝的国棹后来能延绵三百多年 。
他当时想的就是 , 大宋不要二世而亡 , 千万不要二世而亡 。
可是他要怎么做 , 才能不二世而亡呢?培养当时才几岁的赵德昭和赵德芳?
显然不可能 。柴荣的教训就在眼前 。赵德芳只有十岁 , 无法培养 。
赵德昭虽然已成年 , 但石重贵、刘承祐哪个不是成年人 , 还不是坐不稳皇位 。
所以赵匡胤就没有培养儿子 , 他仿效的是郭威的做法 , 直接培养可靠之人 , 也就是他弟弟赵光义和赵廷美 。
为了让人不说闲话 , 赵匡胤甚至都没有给两个儿子封王 。简直匪夷所思 。(五代皇子一般成年即封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