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注时政,突出热点
公务员考试虽不回避“热点”,但命题思路是千变万化的 。一味地靠猜题、押题、死背答案,生搬硬套显然是不可取的 。必须立足实际,多关注时政热点,灵活地加以掌握和运用 。
四、拓展视野,厚积薄发
考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拓展自己的视野,除了法律和政治外,还要多看看历史、地理、文化、管理等其它学科的知识,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随着公务员考试竞争压力的增大,命题考查重点和范围也不尽相同,试题类型和范围也日益多元化 。总之,多方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近年来常识判断题出题的一种趋势 。备考时需要全面准备,多做积累,才能提高常识判断的速度和准确率,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说明了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科技、历史、国情、人文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结合近些年的真题,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并用到做题当中 。下面,新西南教育就为考生来总结一下常识判断常用的做题技巧 。
1.研究真题,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积累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部分涉及的知识面是很广的,但也能从众多题目中找出一些特点:一是喜欢用传统文化结合天文地理知识进行考察,例如通过古诗词考察气候、节气和传统节日;二是喜欢和时事政策相结合,这里通仕教育专家给广大考生一个建议,可以把科技常识同国家大政方针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例如:十八大报告里对于科技发展的重点提出要求,指明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所以大家可以就这几个领域分别复习基本知识和当下取得的成就,想必会有不错的收获 。总结一句,也就是说以政治为主线,对其他知识点顺藤摸瓜 。除了十八大报告外,“十二五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都可以作为复习的主线 。
2.语意判断法
常识判断部分很难碰到“熟面孔”,此时一定不要紧张,即便你对题目中的知识点知之甚少,只要利用语意理解法,结合题干和选项间的联系依然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 。下列属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的是:
A 。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投标、营销、参展和宣传等活动
B 。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的准入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C 。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机构应享受税收优惠
D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国家社会管理政策与文化创新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对时事政治有一定的理解 。首先通过语意判断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扰选项,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先来分析题干,问“属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的是哪个选项,所以根据语意可以得出,这个题目的主体必须是政府,而且必须投入到保障政策中去 。A选项属于政策支持,但不涉及投入问题,也不属于保障政策,保障政策属于转移性支付,具有无偿性;B选项依然是政策扶持;C选项也是政策扶持,均不符合题意 。所以,排除后只能选择D选项 。
3.价值判断法
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根据当下社会的公序良俗来判断题干与选项的价值匹配度,从而来做出题目的方法 。举个例子:
下列关于推进“十二五”期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要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B 。提高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C 。提高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以降低能耗总值和排放水平
D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护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首先可判断出题干的价值是节约和保护环境 。A、B、D的做法和这一价值都是相符的,但C选项“提高化石能源消费如石油”这种做法和题干的价值是相违背的,这样判断题目就容易多了 。一般而言,第一步,看题干价值,然后看选项 。如果两者相背则不选,两者价值相符的话再对比题干的语意符合度,符合题意的为最佳选项 。
4.联想排除法
所谓联想排除法,就是遇到题目时,虽然不了解相关知识点,但可以联想与题目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排除,这种方法在做题当中也是十分有效的 。看下面这道题目:
推荐阅读
- 行测常识判断题型 常识判断不定项题型
- 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常识应用解题技巧
- 常识判定司法解释
- 常识判断题库及答案 常识判断问题
- 接完头发多久可以洗头发 接完头发多久可以洗头
- 小学三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
- 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小常识 老人养生保健小常识
- 古代座次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教后反思
- 茶的话题:茯砖茶怎么喝?
- 幼儿秋季饮食小常识 幼儿秋节饮食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