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重庆身边小故事( 三 )


消防小故事 、从望火楼到119
我国古代的“望火楼”,最早出现在宋代 。当时望火楼下驻扎有部队,专门负责城中的救火工作,被称为“潜火队” 。一旦城中发生了火灾,望火楼上专门负责了望的人立刻向楼下报警,军队就立即出动灭火 。
当时南宋的都城临安就有20余处望火楼;甚至在一些村镇都建有望火楼 。
望火楼到了清朝又叫“警钟楼” 。1908年,上海的救火联合会集资兴建了当时我国最高的一座警钟楼,高约为35米 。除了建警钟楼外,许多城镇还利用城门楼、钟鼓楼来了望火警 。这些城楼、钟鼓楼大多建得很高,站在上面,可以把全城看的清清楚楚 。
在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上有一座1909年建成的济水塔,当时是武汉最高的建筑,顶层用作了望火警 。这“警钟楼”上有口钟,是专门用来报火警的 。这钟可不能乱敲!城里依照街巷的分布划分了9个区域,发现哪里失火,首先要先敲钟30下,然后,再按那个失火地区的编号敲几下,通知人们前去那里救火 。
除了敲钟外,塔顶还要挂红旗,通告人们发生了火灾 。当然,晚上就必须挂红灯笼了 。
“警钟楼”是当时最实用的火灾报警方式 。直到电话出现,才为及时报告火警和受理火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一、防火安全常识 (一)燃烧的基本知识 燃烧,俗称“起火”、“着火”,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它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有可燃物 。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
(1)可燃气体种类很多,如煤气、甲烷等 。(2)可燃液体使用很广泛,如汽油、柴油、煤油、酒精等 。
(3)可燃固体种类极多,如木材、纸张等 。2.要有助燃物 。
助燃物主要为氧气或空气,因为空气中含有21%的氧,其他助燃物有各类氧化剂,如过氧化物、硝酸及其盐类 。3.要有着火源 。
着火源主要是热能,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明火 。如打火机火、蜡烛火、火柴火等 。
(2)高温物体 。如白炽灯泡、汽车排气等 。
(3)电热能 。如电阻发热、电流发热、电火花等 。
在某种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由于可燃物质的数量不够,氧气不足或者火源的热量不够,燃烧也不能发生 。因此,燃烧要具备以下的充分条件:(1)一定浓度 。
可燃物主要指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 。(2)一定的含氧量 。
(3)一定的着火能量 。(二)灭火的几种基本方法 1.冷却法:就是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使火熄灭 。
如:可用水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上,吸收能量,使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就可以使火焰熄灭 。对水忌水的物品,如油类着火,则不可以用水灭 。
2.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断绝氧气对燃烧物的助燃,最后使火焰窒息 。使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都有窒息作用 。
3.隔离法:就是要断绝可燃烧物 。(1)将燃烧点附近的可燃物移到远离火的地方,防止火势蔓延 。
(2)切断流向燃点的可燃液体 。如关闭煤气管阀门等 。
4.抑制法:用有抑制作用的灭火剂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停止 。如使用干粉、1211灭火器等 。
二、发生火灾怎么办 (一)及时、准确地报警 当发生火灾时,应视火势情况,在向周围人员报警的同时向消防队报警,同时还要向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1.向周围人员报警:应尽量使周围人员明白什么地方着火和什么东西着火,是通知人们前来灭火,还是告诉人们紧急疏散 。
向灭火人员指明火点的位置;向需要疏散的人员指明疏散的通道和方向 。2.向消防队报警:直接拨打119火警电话 。
拨通电话后,应沉着、冷静,要讲明:发生火灾的单位、地点、靠近何处,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围困,有无爆炸危险物品、放射性物质等情况 。还要讲清报警人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号码,并注意倾听消防队的询问,准确、简洁地给予回答 。
报警后,应立即派人到单位门口或交叉路口迎接消防车,并带领消防队迅速赶到火场 。如消防队未到前,火势扑灭,应及时向消防队说明火已扑灭 。
(二)扑来初起之火 火灾的发展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燃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火势发展比较缓慢,如发现及时,方法得当,用较少的人力和简单的灭火器材就能很快地把火扑灭 。

推荐阅读